然而白繞萬萬沒想到,冀州居然來了一個猛人,上次他派去的兵馬莫名其妙被一些騎兵趕跑,讓他大怒不已,親自令人來進攻。
這一戰便打了兩天。
準確來說,呂布代表并州鐵騎,幾乎沖入陣中,就將白繞的兩萬大軍擊潰,白繞便率眾逃跑,被呂布一直追殺,一直追了兩天,才把白繞的人頭取下來,以做戰功。
荀和在探明了呂布的想法之后,便回到了鄴城,將事情告訴王芬,王芬聽得心花怒放,非常高興。
四日之后,鄴城北亭外。
官道盡頭,呂布騎兵大隊浩浩蕩蕩,奔涌而來。
王芬率領著大小官員在亭外相迎。
呂布手中提了個布包,在亭外駐馬之后,翻身下馬,快步走來,將布包丟在地上,跪下拱手道:“布幸不辱命,已斬白繞于蘇人亭。”
“好好好。”
荀和撫須大笑,指著王芬說道:“來,奉先,我為你介紹,這便是太尉、冀州牧、武始侯,文祖公。”
呂布連忙又向王芬磕頭:“布見過文祖公。”
王芬大喜,走過去將呂布扶起來,高興地道:“我得奉先,如旱苗得甘露也。”
“謝公收留。”
呂布被他扶起來,喜極而泣,暗暗垂淚。
見他落淚,王芬與荀和不解,互相對視,有些摸不著頭腦,便問道:“奉先為何落淚呀。”
“布飄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先遇丁原,可遭董賊欺騙,以太后詔而殺之,落了個背主的名聲。后隨董卓,哪料到董卓為國賊也,幸蒙司徒王允點醒,方才明悟,而殺董卓。”
呂布嘆息道:“可嘆董卓舊部勢大,我被趕出長安,如喪家之犬,才來冀州。然今日見太尉,方才明白布之明主在何處,布因而喜極落淚。”
“原來如此。”
王芬十分感動,拍著他的手道:“既來冀州,便安心留下,怒(通努)力報效天子,勤以國家為念。”
呂布淚流滿面,又跪倒在王芬面前,哭訴道:“公忠信慈祥,令布想起了早逝的父親,公若不棄,布愿拜為義父!”
“好好好。”
王芬大喜道:“我得奉先,真天賜英杰也,吾兒快起,吾兒快起。”
呂布挺起上半身,紅著眼睛,拱手認真說道:“義父在上,孩兒從此跟隨義父,不離不棄,生死與共。愿襄助義父,為天子國家之大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哈哈哈哈哈。”
王芬又把呂布扶起來,高興道:“吾有奉先,大事成矣。吾兒可跟我進城入宮,拜竭天子,從今日開始,我將從并州購入大批戰馬,勢必為吾兒打造一支勇猛善戰之騎軍,護衛我冀州之安全。”
“多謝義父!”
呂布又拱手彎腰一拜。
當下,在群臣喜氣洋洋之中,王芬荀和陳逸等冀州公卿,領著呂布進入了鄴城皇宮,面見了十歲的少年冀州天子。
天子只是個孩子,大事一般都由王芬等人決定,絲毫不清楚發生了什么事情,只知道坐在那玩耍。
等見了這個冀州皇帝之后,王芬就以天子的命令封呂布為左將軍,平陽城侯,領冀州騎兵,駐兵武安,一來是等待從并州買來的戰馬,二來是進攻掃蕩黑山軍,平定黑山軍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