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汝南為袁公路的基業所在,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樹恩深厚,我們力圖自保就已經很吃力了,恐怕不能夠出郡去作戰了吧。”
駱俊說完之后,就有另外一名陳國的官員提出顧慮。唇亡齒寒的道理誰都懂,但為什么一定要選擇主動出擊呢?
孫堅還未說話,他新辟的長史,濟南人許達就笑著說道:“季禮兄此言差矣,孰不聞,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何況那袁公路本就覬覦豫州久矣,明明使君才是朝廷任命的豫州牧,他卻占了汝南沛國,兵鋒直指陳國。狼子野心,天下人誰不知道?現在曹孟德有難,他倒下之后,恐怕馬上就要輪到我們。難道諸位是想要背棄朝廷,背棄祖宗,為那不忠不孝的袁公路效力嗎?”
許達這話一說,幾名還想著勸孫堅不要出戰的官員就不說話了。
后來的東吳有不少投降派,就是因為人家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掌握了大義。投降曹操,就是投降朝廷,不丟人。
可現在袁術是個什么鬼東西?
不尊朝廷詔令,割據稱霸,還擅自進攻其它州郡,跟造反有什么區別?
因此至少在名義上,孫堅是遵從目前洛陽朝廷旨意的人,擁有大義名分,他們一旦再說下去,恐怕里子面子都要丟光。
眾人遲疑一會兒,那名字季禮的官員就猶豫道:“我并非是說要投降于袁術,只是我陳郡兵少,勉強自保就已經不錯,若主動出擊的話,一旦兵敗,恐怕后果不堪設想。”
許達又笑道:“非也非也,大家想一想。現在曹孟德手里還有兵馬,能與袁術陶謙有一戰主力。可若是等他被消滅,那就只剩下我們了。到時候必死無疑,所以趁著曹孟德還沒有敗的時候,馳援于他,正是一戰挫敗袁術野心的好時機呀。”
孫堅聽了點點頭,定下調子說道:“不錯,所以此戰我們必須要助曹操一臂之力。此次議事,就這么定下了。我準備整頓兵馬,來日就進攻汝南,逼迫袁術回師救援,幫助曹孟德減輕壓力,諸位以為如何?”
劉寵想了想,說道:“袁術在西華、汝陽、南頓一帶布有重兵。此三城連城一線,互為犄角,若是強攻,怕是難以成事,必須要智取,不若從南面取項縣,繞開三地,直取平輿?”
“使君準備帶多少人馬?”
有一名官員詢問。
孫堅說道:“最少一萬五千人。”
那官員擔憂道:“若繞開三地,那西華汝陽南頓的兵馬就會攻擊我們陳郡。使君帶走一半兵馬,恐陳郡難以抵擋。”
聽到他的話,孫堅也皺起眉頭。
陳縣離汝南郡的邊境很近,從陳縣到汝陽,就是后世淮陽區到周口市西南二十公里左右的地方,總共不到八十里,而且一路都是平原,地勢平坦,幾乎沒有任何阻礙。
孫堅為了防備袁術,在陳郡布下了重兵,他總共就三萬人,其中兩萬人在陳縣。
如果他帶一萬五千人走的話,那城中就只剩下五千人。
可西華一帶卻有三萬袁術兵馬,由袁術麾下大將紀靈率領,對陳國虎視眈眈。
他繞開西華汝陽南頓三城,從南面直取汝南治所平輿縣。那人家也可以毫無阻礙地進攻他的陳縣,相當于是在換家。
然而問題是平輿縣的兵馬更多,有四五萬之眾,袁術本人也在那邊,主要是防備荊州的劉表,他去打袁術,沒準根本打不下來,自己的家還被偷了,那就太慘了。
一時間,孫堅猶豫不決,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諸多主戰派也覺得這個問題棘手,去打西華那一帶吧。那地方銅墻鐵壁,硬碰硬就只能把自己碰個頭破血流。
繞開西華一帶,取項城進攻袁術所在的平輿,平輿人更多,而且家還有被偷的危險。
這簡直是個兩難的抉擇嘛。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