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崇高思想的覺悟能出現在這群人的心里,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沒有任何人愿意接張郃的話茬。
看到這一幕,朱靈的臉色變得極差,張郃的表情也不太好。
張南遲疑道:“要不然還是大軍一起撤退吧。”
張郃臉色發黑道:“怎么退?穿戴所有的盔甲,以列陣的方式撤退嗎?一日能行幾里?”
眾人就不說話了。
好歹也都是領兵的將領,很清楚直接大軍撤退是不可能的事情。
人家就在一旁虎視眈眈,你大軍撤退,沒有人斷后,敵人只需要發起一輪沖鋒,四萬大軍頃刻間就土崩瓦解。
因為你行軍的時候肯定是沒有任何軍陣的,而且從將領到士兵,沒有人會在行軍的時候穿上甲胄。
漢代士兵常用的鎧甲是小札甲,重量超過十公斤,將領則是大札甲,重量超過十五公斤。
再算上頭盔、武器,全副武裝,幾十斤的東西在身上,行軍速度能快到哪去?
所以歷史上很多戰爭為什么在行軍過程中以及半夜睡覺的時候,一旦被人突襲,哪怕人多打人打,也很容易就會被擊潰?
就是因為古代冷兵器作戰,憑借的就是一股勇氣與抱團在一起的頑強拼搏。
而在行軍過程和半夜休息當中一沒有陣型,二沒有穿戴盔甲,軍隊自然也就沒有任何戰斗力,被敵人一個沖鋒,就得瀕臨瓦解。
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很多古代名將在安營扎寨的時候,為了防備被人襲擊,往往都會命令士兵穿著盔甲睡覺。
所以從理智的角度來分析,四萬大軍面對人家接近兩萬人馬,如果不能一次性擊退敵人,想要全身而退,不付出一點代價怎么可能呢?
“我留下。”
許久之后,朱靈平靜地說道。
既然策略是他提的,且沒有其他人再擔當,那也就只有他了。
“文博!”
張郃握著朱靈的手,感動道:“這軍中......”
朱靈淡然一笑:“將軍不用多說,大丈夫一出身與人,唯有以死報效,豈能貪生畏死,臨陣脫逃?”
其他諸多將領聽了不由面色羞愧,紛紛低著頭,或是看向他處沒有說話。
當下確定了誰來斷后,張郃下達指令,全軍撤退。
諸多士兵們紛紛撤回營中,開始脫下戰甲,裹上都是蘆絮的冬衣,收拾起行囊,重新回到行軍狀態。
唯有朱靈率領自己本部五千人馬以及其他校尉分出來的一部分人,總數約有七八千人,在營外嚴陣以待,警惕地看著遠處的曹操軍。
看到這一幕,曹操對左右程昱郭嘉說道:“那領兵將來似是叫張郃吧。”
程昱點點頭:“不錯,乃河間張氏出身。”
“倒是個人才。”
曹操點點頭:“懂得斷尾求生,當機立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