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邈說道:“這有何難,此獠素有野心,妄圖占地為王,自命諸侯。如此枉顧朝堂,犯上作亂,與謀逆何異,不若發兵征討之?”
曹操苦笑道:“不瞞孟卓,我兗州此時情況也不是太好,先與陶謙袁術一戰,又與呂布一戰,兵少糧虧山窮水盡矣。”
張邈想了想道:“既然如此,我愿領陳留兵馬,前來助陣。”
“好。”
曹操驚喜道:“孟卓果為我摯友也,那我們先各回自郡,準備一番,月下旬于離狐相聚,共討吳資。”
張邈說道:“自然如此,孟德等我好消息。”
兩人做了約定,又愉快地打了一天獵,傍晚時分,把酒言歡,到第二日,才各自灑淚分別,約定六月月底,一起進軍濟陰的離狐縣,討伐吳資。
過了半個多月后,到六月下旬,曹操領著一萬大軍,浩浩蕩蕩從東郡進入了濟陰郡,然后兵進離狐,先一步占領了此城。
吳資素來不服從曹操管轄,之前還曾經聯合張邈一起反叛,現在又擔心是曹操要來殺他了,因此馬上率領兵馬前來抵抗,屯兵兩萬于句陽,要與曹操決一死戰。
兗州八郡,人口最多,實力最強的并非東郡,而是陳留,其次就是濟陰,在黃巾之亂前就有六十多萬人口,黃巾之亂后,東郡連年戰亂,人口凋零,實力下降得厲害,遠不如濟陰郡富庶。
所以吳資雖然實力不行,但還是能夠養得起兩三萬軍隊,這也是他想要取代曹操的底氣所在。畢竟曹操現在全部家底,也不過是兩萬人。
可惜吳資并沒有曹操的能力以及可怕的家底,光曹家和夏侯家那一堆能臣干將,就不是一個小小的吳資所能夠比較的。
更何況曹操也是一代人杰,麾下又有諸多頂級謀臣,即便兵力不如,想要拿下吳資還是輕而易舉。
幾日后,張邈也率領大軍抵達,他有三萬人,除了讓弟弟張超領一萬人留守以外,自己帶了兩萬人出來,可謂是相當盡心盡力,算是一次將功折罪。
曹操與張邈會面之后,第二日,兩日兵合一處,沿南濮水一路東去,到第三日,來到了一處荒郊野嶺,只見幾十丈上百丈的小山頭起伏,河水波濤洶涌,兩岸水草豐茂,算是一片不錯的設伏之地。
“此處為何地呀?”
曹操眺望四周,問一名向導。
向導言:“此南去四里為東明亭,再去二十里,便到了句陽。”
曹操便對張邈說道:“吳資屯兵于句陽,若是攻城,恐久攻不下,不若在此處設伏,我先去攻打,假意不敵,引其到此處,孟卓再引兵殺出,定可將此賊拿下。”
張邈一邊四處觀望,一邊點點頭:“此計甚秒,就依孟德所言。只是我軍應該設伏于何處才是?”
“大軍先原地休整,孟卓與我一同四處瞧瞧,找一個合適之地吧。”
曹操說道。
張邈不疑有他,欣然同意。
于是二人命令各自軍隊原地待命,兩個人騎著馬往東明亭的方向而去。
走了約二三里地,后方大軍早已經看不見蹤影,二人來到一處小山坡上,翻身下馬走到坡邊,就看到遠處河邊丘陵山下有一片廣袤的樹林。
張邈指著那邊說道:“那是個不錯的地方。”
曹操點點頭:“確實是個好地方,是個......為孟卓兄立墳吊唁的好去處。”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