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種情況,不管是嚴敝還是眭元進,都無可奈何,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大軍兵敗如山倒,開始往西面埋伏點潰敗。
騎兵緊隨其后,驅趕著潰兵進入了那片高矮坡下。
遠處坡上,郭圖臉色鐵青,他萬萬沒想到前面如此廢物,原本是計劃把敵人引誘進埋伏點,步兵可以按照計劃進入左右兩側丘陵形成的谷間。
步兵可以往坡上爬,騎兵可不行。到時候正面攻堅變成佯攻,坡上的弓弩手一頓齊射,就可以讓這群騎兵葬身于此。
然而潰敗的步兵打亂了他的一切節奏,現在如果放箭的話,那山下可是有嚴敝與眭元進兩部總計一萬五六的人馬,這是他的一半部隊,怎么敢下定決心放箭?
“可惡。”
郭圖惡狠狠地道:“嚴敝與眭元進干什么吃的,居然能讓區區三千騎兵擊敗?”
淳于瓊焦急道:“監軍,先別管他們了,想個辦法。如果讓潰兵將我們本部沖散,敵人騎兵與步兵一同殺過來,我們就徹底失敗了。”
由于派出去的斥候經常被敵人騎兵絞殺,因此他們還并不知道徐榮的身后并沒有步兵,只當是騎兵為先鋒,步兵在后。
現在自己一方的前軍被擊潰,那么原計劃就徹底失敗,因為這些前軍如果按照之前計策,是要通過兩側丘陵道路,開始往坡上走,陡坡上有一些森林樹木,可以借此甩開騎兵。
可現在撤退成為潰敗,士兵就無法進行有組織地撤入兩側山林里。一旦他們繼續往西跑,就會對他們原本埋伏的士兵造成威脅,反而將這些人全部沖散。
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一時間,郭圖和淳于瓊陷入了兩難境地。
歷史無數次以少勝多,往往都是前軍被擊潰,然后連累中后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淝水之戰,謝玄領北府兵過河,擊潰了苻堅的前軍,然后大喊秦軍敗了,前軍潰敗再加上氣勢受阻,導致苻堅的中軍后軍一片大亂,從而全線崩潰。
作為一名優秀的帥才,徐榮同樣發現了擊潰郭圖淳于瓊前軍的契機,利用騎兵的機動性,繞到后方,襲擊了松散下來的嚴敝部,連累眭元進也陣腳大亂,被他們驅趕著開始往這邊撤退。
現在難題反而擺在了郭圖的面前。
他該怎么辦?
果斷下令撤退,還是不顧前軍生死下令放箭?
要知道,弓弩的射程并不是很長,大概在五十米到二百米范圍內。
前軍正處于潰敗,人家有騎兵機動優勢,只需要與他們的前軍保持在二百米范圍外,就算郭圖下令放箭,射死的也就是嚴敝部和眭元進部,根本傷不到后面的騎兵。
可如果不放箭的話,那等到潰兵將自己原本陣型沖散,那也用不著放箭了。直接變成大潰敗,二百米距離,人家隨時能提速追上來。
到時候瞬間變成騎馬與砍殺。
總結來說,就是這場戰爭肯定是敗了。至于怎么個敗法,就是郭圖自己選擇。
但能夠讓他選擇的時間已經很少,短短數分鐘,前軍就已經跑了過來。
片刻后,他嘆息一聲說道:“良謀失利,罪在先鋒!計略周詳,怎奈指揮不當呀!”
淳于瓊不蠢,頓時明白郭圖要把罪責推給前面的嚴敝和眭元進,馬上接過話茬道:“若不是嚴敝和眭元進的錯誤,此戰我們早就勝了,到時候我們一定要向明公狀告他們的罪責!”
“撤軍!”
郭圖倒也果斷,直接下令撤退。
現在埋伏已經沒有什么意義,潰兵會把他們埋伏的士兵給沖散,到時候就從前軍小潰敗變成整體大潰敗,還不如及時收手,保存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