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國的民間傳說中,蛇是龍種,也被稱之為地龍、小龍,古人認為蛇必定與神話生靈龍有著某種聯系。
南北朝志怪筆記《述異記》中就有記載,“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虺就是蛇。
而蛇與龍,最大的差別,莫過于頭上的龍角,以及身下的爪子。
蛇是可以進化成龍的,當蛇修行五百年,就有機會長出角,這個時候,他們便有了一些龍的本領,他們也進化成了蛟。
人們常常稱作蛟龍,但實際上,蛟是蛟,龍是龍,這兩種生命有這本質的區別。
而這大黑蛇,頭頂突然隆起的兩個小鼓包,很明顯,是要長出角的跡象了,雖然只是剛剛發育,想要真正長出獨立的角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很大的代價,但是一旦它成功,就代表著象征著神話生命的蛟誕生了。
大黑蛇現在體型雖然龐大,但是也還是科學可以理解的范圍內,如果進化成蛟,那么便可興風作浪、乘風駕云,這哪里還是正常生命所能擁有的能力,這是另一種文明的展現。
大黑蛇突破完成,壓抑的氣息逐漸收起,周圍的水生動物也想是背上搬去了一塊大山一樣,一下子齊齊送了一口氣。
然而當大黑蛇的視線少過獸群的時候,他們還是不自覺的將頭埋了下去,表示臣服。動物世界之中的等級界限,原本人類世界要嚴格的多,這是它們的祖先銘刻在他們基因里的血脈教訓。
突然,空氣中一股莫名的波動閃過,大黑蛇敏感的看向一個方向,他仿佛是燈籠一樣的恐怖蛇眼之中閃爍著智慧生命才有的疑惑與好奇。
那個地方,似乎有什么東西在吸引著它,它隱約感應到,如果它能得到那東西,必將收益巨大,甚至能極大的提升他進化的效率,讓他化龍的可能性更上一層樓。
要知道蛇化龍的過程,可不是一帆風順的,要從血脈底下的地穴蛇類,進化成高高在上的神龍,這是由內而外,全面的蛻變。
一條普通的蛇,若是有幸能開啟靈智,經歷漫長的修煉才能化作蛟,且不說多少蛇類能有機會開啟靈智,就算是開啟了靈智,在修為不夠之前,面對人類也多半只能化作餐桌上的一碗蛇羹。蛇修行有成之后,還要得到像人類這樣的天地主角的“封正”。
當蛇修煉成精之后,會跑到人類的面前,開口詢問,“你說我是像蛇,還是像龍啊。”如果說像蛇,那這條蛇精幾百年的修為便會白費,需要重頭再來。如果說它像龍,這條蛇精才能真正的變成一頭蛟。
成為蛟之后,還要積攢千年修為,等修為足夠之后,又要走蛟入海,架著無盡的江潮奔向大海,這個過程往往要掀起洪災泛濫,摧毀人類駐地,必然引來人族高手的鎮壓,這一劫要是過不了,化龍等于空談。
只有等到真正的完成了走蛟入海之后,蛟才能真正的退去蛇皮,化身成角龍,也就是華國人印象中龍的樣子。
而矢志化龍的大黑蛇,竟然感應到能加快它進化的機緣,如何還能坐的住,本能的游弋身姿,激起泥沙飛揚,朝著感應到的方向游過去。
附近的變異了的水生生物也接到了他的召喚,緊跟在它的身后進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