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只要在劉備換地圖之前把趙云挖到,都不算晚。
張權見李素失望,也沒多想,很客氣地請他一起吃晚飯:“小郎君,想那些作甚,不如一起吃點。”
說著,就遞給李素幾個烤制的死面餅,還夾了一些鹵肉。
死面就是沒發酵過的硬面。但如今小麥本就是上流人吃的谷物,所以硬面也不錯了。
對比一下,張飛昨晚準備的行路糧,僅僅只是高粱和粟面(糜子面)餅。
至于饅頭等發酵面食,要等諸葛亮南征孟獲時發明。餃子則要等南陽張機寫出《傷寒論》的時候。
李素拿著餅聞了一下,沒聞出是什么肉,試探性咬了一口,才被意外的美味驚喜到:“這是驢肉?”
張權:“怎的?小郎君吃不慣驢肉?”
李素:“不不不,鮮香美味,著實不凡。”
張權:“既不嫌棄,一會兒帶上幾斗——我們主家正在服喪,主母與少爺怕物議,嚴令闔府上下不許殺羊。而豬肉又過于腥臊,連老朽都不想吃,便弄了這些驢肉。驢肉也是販夫走卒之食,家中商隊的馱畜又多,殺幾頭瘸驢夠吃很久。”
原來還是為舉孝廉而演的戲。
大戶人家如果殺羊,那外人都會認為是主人要吃肉。服喪期間這點都忍不了,那就太不孝了。
但豬驢這些賤畜就沒問題了,那都是給下人吃的。雖然會讓家奴背上“不義”之名,但不影響主人的孝廉。
穿越后還能吃到驢肉火燒,讓人心情爽快不少。
“咱中山郡的驢肉火燒就是正宗,鹵肉還放丁香,河間郡估計做不出這味道。”
這一點,其實是李素誤會了。鹵驢肉放不放丁香,跟地域其實沒關系,只能說甄家人有錢豪橫——丁香可是上流社會拿來防口臭的高級香料,大臣上朝奏事都以含一片為風雅。
換作窮人,管你中山還是河間,都舍不得這么搞。
……
一伙人吃完飯,船隊也到了滹沱河南岸。
張權很慷慨地送了劉備一行幾袋火燒和鹵驢肉。
“多謝老丈厚意,備就此別過!”
劉備在馬上拱拱手,一行人揮鞭西去。
真定縣城已經關門了,一行人就繞過縣城,又往西走了二十里地,夜色漸深,才抵達了一處張權之前介紹的趙姓村落。
這村落已經靠近真定縣與井陘縣的邊界。前面的井陘縣是太行山區,也就是黑山賊的勢力范圍。
從這里折向正南,只要沿著太行山的邊緣再走兩天、大約三百多里路程,就可以抵達漳水邊的鄴城。
“大哥,張老指的路果然沒錯,咱便進村過夜吧,也好過在野外露宿。”負責探路的關羽回馬建議。
如今是二月初,北方夜里還是很冷的。
“也好,說不定明天會遇見黑山賊,養足精力才好對敵,明日天不亮就要啟程。”
劉備也算知兵之人,他的原則就是盡量選擇賊區邊緣扎營、然后一鼓作氣沖過去,減少在賊軍腹地過夜的日子。
一行人打馬到了村口,但迎接他們的卻不是熱情好客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