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平叛沒能徹底完成的罪過,是幽州的!
賈琮這個老官僚,內心瞬間就總結出了他該向朝廷重點陳述的三項要害。
咱賈某人可沒有罪,還是非常盡忠職守的!
朝廷要追究,也該追究幽州刺史陶謙!
想到這兒,賈琮也不避著李素,就當著他面吩咐手下:“來人吶,請仲治來。”
不多時,就有一個文官服飾的屬吏趨步而來:“使君有何吩咐?”
原來,他就是刺史的文學從事辛評。
賈琮頭也不抬地吩咐:“你照著這個,幫我擬定一道給朝廷上奏的表章,要強調幽州胡人與張純的暗中勾結——你懂我的意思吧?”
辛評連忙點頭:“屬下明白,就在這里寫么?”
作為常年給刺史代寫奏表的筆桿子,辛評當然知道如何揣摩領會領導的意思。
“你就在旁邊寫,明早就要送去京城的。”
賈琮最后交代了一句之后,重新轉向李素,摸了摸胡子,斟酌著說:“既然賊情已經清楚,當初許諾爾等的封賞,也該兌現了。
劉備是安喜縣尉,是朝廷授予的官職,我不適直接調動,還是等上奏之后,看朝廷如何任命。你原先是中山督郵張善的書掾對吧?現在既然已經無職,我便征辟你為書佐。”
這是命令式的口吻,由不得李素拒絕。
但李素也不想拒絕,因為他知道,這只意味著一個起步官職,重要的不是什么職務,而是得到了任命后,依然可以為賈琮去雒陽上表。
比官職更重要的,是眼下的差使。
只要有差使,李素相信憑借著他的本事到了京城之后,肯定可以很快換官職的,到時候只要有人賞識他,給他更高的征辟,賈琮也沒法不放手。
“謝使君大恩!”所以李素非常干脆利落地行禮感恩。
賈琮捻須思索,扭頭問辛評:“仲治,功曹、簿曹等曹,何處有書佐空缺?”
辛評心中一凜,謹慎答道:“功曹有空缺,但功曹掌人事考評……”
賈琮擺擺手:“沒關系,只是先放一放。某手頭,比三百石的掾屬,也沒幾個,再高也不合適。”
辛評也就不再堅持,只是心中暗忖:這家伙,只是靠告密起家,居然也能跟咱只差半級了!
辛評是刺史的從事,是正三百石的官,刺史手下其他那些“曹”的從事官,也是正三百石。而李素被任命為“曹”的書佐,相當于是曹從事的副手,是比三百石的。
(注:漢朝從萬石、兩千石,一直到最低的二百石、一百石,一共有九級,每一級又有正的和“比”的,正往往省略。大家可以把“比”多少石簡化理解為后世的“從”幾品。)
真是走運的佞幸小人啊!告密就告到比三百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