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丹陽兵作為天下優質兵源已經有些年頭,聲名在外,所以想讓手下部民當兵的山越部族豪酋,都會主動渡江到北岸的徐州廣陵郡找工作。
久而久之,在廣陵就形成了一個雇傭兵集散地。
歷史上,劉備在第一次當徐州牧討袁術時,被呂布偷了家,無處可歸,就是選擇“收拾殘部逃往廣陵”。
劉備這么干的理由,正史上沒寫,但其實分析一下就知道了——被偷家后,糜竺給了絕境中的劉備“仆僮兩千人、錢兩千萬”,讓劉備“重整士馬”。所以劉備選擇了去“廣陵雇傭兵勞動市場”,只有在那兒才能把糜竺給的錢最快兌換成戰斗力。
……
跟關羽行了一程之后,與毋丘毅的大部隊漸漸拉開距離。
李素也不免開始在心中盤算琢磨這一趟要招募的賢才名單。
大部分人不能強求,只能看緣分隨遇而安,但設定幾個主要目標還是很有必要的。
劉備和李素自己,如今薄有一點名聲,但官位終究太低了。那些起點高的大賢,對于連郡守都不是的人,根本看都不會看一眼。
所以要招人,第一方便的就是毫無官場地位的豪商,或者是沒有功名的大地主,其次就是寒門學子、江湖流亡的壯士豪俠。
至于名門之后,目前還不是劉備和李素能勸誘的。
剛才分手前,跟毋丘毅的閑聊中,讓李素回想起了后世對劉備頗有幫助、也性情頗為投契的糜竺,所以這個選項,直接被李素列入了這次路上要籠絡的頭號對象。
糜竺就是商人,歷史上他仕途順利還是天下大亂、陶謙牧守徐州之后的事兒了,現在應該還毫無官場地位。
這樣想結交天下知名官場義士的豪商,向來是李素最喜歡拉攏的,何況此行去招募丹陽兵,他們自己募私兵的錢只有一千萬了,也招不了幾個私兵,不想辦法再忽悠幾個贊助商、互利互惠一把怎么行?
在其他穿越者看來,糜竺或許不重要,只不過是個臭有錢的。但那是因為其他穿越者沒有李素的靈活變通,不是走“立功與買官互為表里、互相掩護”的快速晉升路線。
錢這種東西,對李素的重要性,是遠超他人的。
其余能拉到什么人,就以招糜竺的路線為基礎,再沿途隨機應變吧。很多名究竟籍貫何處、如今有沒有出仕,李素也記不清楚。
畢竟誰前世讀歷史會讀那么細、細到去特地記名人籍貫呢?李素讀史是為了以史為鑒,不是考據當學究的。
只能一路上找當地商人發展成賣書的經銷商,然后換取情報、走一步看一步了。
一邊想著計劃,李素一邊在馬背上拿出一張羊皮的地圖,在內心比劃起來:
“這次拉攏的第一目標就是糜竺,那么路線基本上也就定下來了。糜竺好像是東海郡人,具體哪個縣不記得了,也就是相當于后世蘇北的鹽城、連云港一帶,南面就緊鄰著此行的最終目的地廣陵郡。
所以咱應該是先往正東略偏南的路線,一路直插東海郡,再折向正東南進入廣陵。這一路先要出虎牢關,經酸棗、官渡,入睢水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