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邑瀕臨睢水,遇到點事兒可以直接上船抵達官渡、酸棗,下船后就可以直接進虎牢關,那是最安全不過的。
自從中平元年黃巾賊起,至今還沒見過哪路亂賊能攻破虎牢關威脅到京畿重地呢。
蔡邕一想圉縣老家的房子也幾十年沒住了,估計破敗不堪,就從諫如流,在顧雍的贊助下,于襄邑縣城內另弄了座院子。
過幾天,等蔡邕徹底重新適應了陳留這邊,顧雍還是要回老家的。
……
蔡邕在院中彈了會琴,約莫小半個時辰。
院外有訪客叩門,蔡邕的家仆過去問了來路,入內通報,說是中山李素來訪,專為之前顧雍指證著書冒名一事而來。
蔡邕既然知道前因后果,倒也沒覺得對方來的突然無禮,直接吩咐開門。
李素帶著四個親兵,提著禮盒入內,而關羽和典韋都留在門口,沒有進來。
關羽是不喜歡跟名士打交道,會覺得別扭,才堅持不進來。寧可在推禮物來的牛車上睡大覺。
顧雍聽到有訪客,也匆忙從廂房出來,發現是李素,有些尷尬,就一聲不吭站在蔡邕身后。
李素也不客氣,跟蔡邕拱拱手,直接挑明來意:“《孝義錄》冒名之事,不知蔡公是否已經知曉?久仰蔡公之名,不期在如此境遇下邂逅,素深感遺憾。
那事本是鐘繇所為,素也確有默許放縱之嫌。不過我們如此行事,也是為了宣揚善行義舉,牟利并非本意。今日便以多售《孝義錄》所得之利,置辦賠禮,以示公心。”
說著,他一揮手,親兵立刻打開禮盒,第一個只是鹿脯、美酒,分量倒是不少,不怎么值錢,但讀書人表示尊敬一般都得準備這些。
后面一個才是值錢貨,放了一套玉器,以及十枚金餅。
哪怕《孝義錄》因為冒署了蔡邕之名多賣出去十萬卷,這份禮物也不算虧心了,何況如今才賣出去四五萬卷。
金餅少于十枚,禮盒都擺不大氣,不整齊,對于李素這種略微帶點強迫癥的來說很不舒服。
“君子言義不言利!此事我本就沒有計較,你拿錢是什么意思?”蔡邕微微變色,這不看不起人么?
李素誠懇頓首:“絕非以利誘蔡公,只是使蔡公見證我此前默許之舉,并無牟利之心。蔡公若是不愿此物污濁了清名,我也可收回金餅,異日以蔡公所著道德文章,刻印十金之數,廣為散發。”
這個條件著實讓蔡邕微微動容,扭過頭去,清高辭讓道:“那是你的事,這金餅我不能收。”
李素一撇嘴,親兵就拿走了金餅,只留下鹿脯美酒和玉器。
蔡邕松了口氣,這才緩過神來,意識到自己面前這個年輕人,不僅是朝廷重臣的屬吏,也是如今頗有手腕的書商、還是發明雕版印刷術的家伙。
李素的身份太多了,讓初見他的當世大儒文豪,也有些不知如何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