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三萬,破六萬,拉攏三萬,總計十二三萬規模的叛軍,被劉備大致分類得明明白白。
眼下站穩腳跟第一步,先把名不見經傳的張饒立刻滅了。
想到這兒,劉備便問道:“既然北海賊首是張饒,前天我軍奪回下密時殲滅的那數千賊軍,就是張饒的下屬了?云長,拷問俘虜時怎么沒問出來?”
關羽連忙表示再去拷打一番,幾分鐘后就干凈利落回來復命:
“大哥,他們也沒說錯,那日被我們擊潰的那股黃巾,首領叫張晨。我剛才又痛打俘虜們一頓追問,他們才說那張晨名義上奉張饒為主。但實則黃巾軍制松散,張饒也不管他們,只是劃分地盤各自搶掠。”
劉備點點頭:“既然奉主,哪怕平時不管,友軍被殺敗之后怎么可能不管?想來眼下那張饒也該知道下密被我軍收復了。他要是想來報仇,差不多該從壽光、都昌、乃至郡治平壽趕來了。他要是不敢主動強攻,我們也要去找他。立刻讓斥候加大搜索。子義,你熟悉周邊地形,這事兒你負責。”
“是!”太史慈興沖沖地去了。
這次因為海船不足,劉備大軍分三波渡海,所以前軍帶隊的主帥只有熟諳水戰的關羽。而張飛要壓陣中軍、趙云殿后。
趙云不在,負責騎兵斥候的任務,只能交給熟悉地形的太史慈全權負責了。否則以他一個曲軍侯的身份,獨當一面、直接向劉備匯報,還是有點不夠資格的。
太史慈也知道機會難得,愈發要好好表現。
大軍又修整布防了一天,次日一早,太史慈就帶著很多周邊的軍情態勢信息回來了。
“稟主公,張饒果然已經擔心被我軍各個擊破,把平壽、壽光諸處的黃巾賊收攏回來,到都昌囤駐,于城外扎營。但張饒也懼怕我軍勢大,不敢進攻,似乎是在都昌等候局勢變化,想接應管承、管亥東撤。”
都昌縣在濰水以西十幾里,與下密算是隔濰水相望(下密在濰水與膠水之間,濰東膠西)
劉備微微一愣:“他想等管亥、管承夾擊我?管承應該是等不到了,他既是海寇,就算事有不諧也能坐小船躲回沙門島,應該不怕圍剿。
管亥要從東萊回返,怕是行軍沒那么快。黃巾都要拖家帶口,日行三十里就不錯了——往東派出的斥候,可有發現管亥軍向我靠攏的消息?”
太史慈:“我親自帶斥候,一直深入到膠東、掖縣哨探,都未發現管亥軍主力。想必管亥要么還不知道我軍已經在截濰水圍剿,要不就是還沒走過曲成縣和陽丘山區。”
劉備聽到這兒,果斷一擺手:“那就正好,不能等了,云長,你明日親統大軍主動出擊都昌,限你兩日內擊潰張饒,再回頭沿河以逸待勞等候管亥!”
——
PS:今天下午有推薦位,所以今明兩天有加更。一會兒下午五點前還有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