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上何進被殺董卓進京具體是幾號?貌似記不清了,唉,都怪上輩子看書,遇到支干記日法都懶得去推算具體農歷日期。不過反正不是這個月底,就是下個月初了吧。
何進的部署都因為我的出現而多了一些新的動作,張讓、趙忠會不會提前憋不住?貌似很有可能。而只要張讓動手了、皇帝被劫出城,那么對于董卓來說,他其實是想什么時候進城護駕就能什么時候進城護駕的,后續整個時間線都會提前……”
從何進那兒回來之后,當天晚上,泡在自家的澡桶里,李素發揮自己得到了臨時加成的智商,把自己這個擾動因素加進來后,可能出現的變故大致腦補推演了一遍。
總的來說,他的估計結論就是:張讓動手可能會提前!何進死與董卓進京之間的時間差應該不受影響!但董卓進京后直到廢帝的耗時會大大延長,甚至到董卓不得不等待河東步兵大軍援軍抵達才徹底擺平形勢。
當然了,這個過程一旦拖長,董卓要想不被趕出去、不在這段時間差里發生變故,他肯定也要給各方讓渡更多利益,比如給黨錮名士世家大族封更多官安撫他們,拔擢更多像蔡邕、王允那樣的人一起分享權力,等等。
人事權,內政權,都是董卓可能要犧牲的籌碼。
總的來說一切應該還在掌握中。
泡完澡,李素美美睡了一覺,繼續靜觀其變。
第二天,趙云就把李素帶進城的衛隊擴充到了五百人,典韋也快馬趕回了魯陽。第三天,魯陽那兒的騎兵開始北上并伊闕關外,一切都很順利。
……
八月二十二日傍晚,比歷史上張讓謀誅何進提前了大約三天。
十常侍中剩余的人,在嘉德殿旁的偏殿內密謀著,很多人的額頭已經見汗,顯然知道一切已經到了生死關頭。
為首的張讓,已經是個五六十歲的老宦官,不過面目并不像后世電視劇里演的那么丑化,反而是個皮膚很光滑、略微白胖的人,連皺紋都不太看得見。
能在幾任皇帝身邊得到重用的宦官,往往長相都不差,否則皇帝天天看著糟心早就失寵了。
張讓也不廢話,直接跟老搭檔趙忠還有其他幾個同僚吩咐:“大將軍召外兵愈盛,原本聽說董卓逡巡不前,是被大將軍敕種邵阻止,故而董卓要等后軍。
我素知董卓豺狼也,等他兵馬遠多于大將軍嫡系兵馬時,董卓此人可是什么都干得出來的。到時候就算大將軍敕命他不前,他都會自行其是!屆時,你我皆齏粉矣!
但若只是怕董卓胡為,倒也可以再觀望三四日,不至于不得不發。但聽說前日大將軍又加注了一路外兵,是征西將軍劉備出上庸道的騎兵,那些都是幽州精銳,昨日已有五百騎進城了,明日還會有三千騎抵達伊闕,到時候,太后定然恐懼,再也不敢阻止大將軍,既如此,不如今夜就動手!拼個魚死網破,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如果李素在場的話,他聽了這番話,一定會驚嘆于:他李素,居然成了逼迫十常侍提前動手的最后一根稻草!
對于張讓之謀,趙忠低頭不語,顯然知道無論如何都難有好下場,只能是賭一把了。
賭了九死一生,不賭等死無生。
“只能如此了……”趙忠嘆道。
隨后段珪、郭勝等人皆附議,倒是問到了十常侍中的“著名給排水工程師”、掖庭令畢嵐的時候,畢嵐稍微有些抗拒,他節外生枝地強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