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酈是皇甫嵩的侄兒,是宮廷謁者出身,也就是那種給皇帝傳旨的基層文官身份進入的仕途。皇甫酈性情還算剛毅,比較敢于維護朝廷尊嚴,但此刻李應尚未流露出具體的忤逆姿態,皇甫酈也不愿跟他沖突,就暫時隱忍退到一旁。
劉協帶著平日里的無旒金紗疊翼冠冕、穿著黑底紅邊的龍紋繡袍便服,心情不爽地調整了一下態度:“卿所為何事?”
李應理所當然地說:“陛下,臣兄車騎將軍李傕在軍前有奏表送回,托臣轉呈陛下,請為破劉備、迎驃騎將軍的李儒加官。李傕以為,李儒宜為侍中。”
李應說話還算給皇帝留了一分面子,稱呼李傕時,在官職后面還說了他的名字,并沒有“不名”——“不名”是董卓才享受過的待遇,“如蕭何故事”,歷史上后來曹操也享受過。
“什么?李應你竟如此大膽,朝臣授職,乃天子之權,就算李傕要表奏他人官職,也當請求,怎敢……”
皇甫酈在旁邊氣得直哆嗦,都說不下去了。
這態度,簡直不是請旨,而像是在通知皇帝,決定了之后備個案。
劉協也非常憤怒,若是其他人也就罷了,但這個李儒,是一年半之前被他親自否了一次的,當時李傕也認栽了。所以劉協忍不住試試,看看皇帝的權威這次還好不好使了。
劉協便說道:“這李儒的事兒,前年秋天已經說過了吧?他有弒朕兄弘農王之罪,本當從重治罪!李傕當時以他所行乃董卓授意,并非本心,才苦告得免,此事已有定論,何須再議!”
李應頓首請奏:“陛下,此一時彼一時也,當時陛下圣意,乃是李儒此前功過相抵、廢為庶人。可此后他又屢立功勛,難道不該賞么?此番若非李儒為臣兄李傕籌謀,怕是李傕、郭汜無法安然會師,說不定會被逆賊劉備各個擊破,到時候陛下又將如何自處?李儒這是有救駕之功,如何不當為侍中!”
劉協和皇甫酈這次都沒有做聲,因為他們聽的目瞪口呆,都不知道怎么反駁李應的邏輯。
確切地說,是他們根本沒理解李應和李傕無恥的算法。
逆賊劉備?打劉備是從逆賊劉備手上救駕?這什么邏輯?
劉協足足懵逼了大約半分鐘,才仗著自己是皇帝,實在忍不住了,才問出口:“卿說車騎將軍與驃騎將軍擊退劉備、是在救駕?”
李應深呼吸了一口,表情瞬間猙獰了一下,又恢復正常,堅定地說道:“陛下應該知道,劉備為禍,不下于吳楚七國之亂。劉備號稱北伐勤王,實則偽詐與‘清君側’無異!
若是讓劉備進京,陛下還能有命在?怕是不用數日,便會莫名怪病暴斃吧!陛下居然還懷疑李傕、郭汜、李儒救駕的赤誠之心?
天下大亂,若非車騎將軍在朝,殺陛下者,何止一人!陛下不知恩報德,莫非竟要劉和、劉表皆效法劉備,共伐陛下不成?!”
這些臺詞,顯然是李傕信里寫的,而最初的源頭是李儒教李傕這么寫的。
劉協聽了這番歪理,瞬間震驚了,居然有些害怕,不知如何應對,主要是他完全沒想到有人的臉皮會這么厚,他只是下意識地呢喃:“此事……此事……要不容后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