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別說,李儒這個眼光著實不錯,看穿了李素教劉備的攻城陣地新勘測法則的精妙之處。
事實上,這一招無論是在東西方,在此后千年的攻守城博弈中,早就慢慢進化出來了。要是在宋朝、明朝之類的朝代,或者是西方拜占庭末期的君士坦丁堡之類的城池,都會選擇修筑“角樓”來規避這種攻城方的交叉視野觀測。
角樓就是一個城墻四角的高大城樓,要突出城墻一大截,而且要比普通的城墻更高好多。其價值除了放箭和側射火力打擊射墻根下的士兵之外,其實更重要的就是“阻擋城角偏內側的外部望樓瞭望隔壁一側城墻背后兵力虛實”。
因為如果純粹為了放箭,沒必要造角樓,造馬面就行了。角樓突出那么多還高,本身還容易成為比馬面更容易受到攻擊、更難防守的目標。
可惜,漢末的城池,無論是長安城還是雒陽城,還沒有從那么多歷朝歷代的攻防博弈中修煉出跟望樓差不多高的角樓這種設施,所以只要劉備的樓成了,李儒李傕就必須忍受三面城墻內預備隊虛實被劉備看光的不利。
當然了,他們還可以選擇在城門洞里也留點兵防守,那個位置是看不見的。但漢朝的城池畢竟不像宋明,有專業修藏兵洞,門洞里那點地方才能藏多少人。而且只要內墻空虛,說不定反而引來劉備軍如同打了雞血一樣誤以為這里空虛而猛攻,那就弄巧成拙了。
李儒想明白全部原理,嚇得立刻去找了李傕,把自己的擔心和盤托出:
“大將軍!怕是不妙了!長安城太大,如今反而成了我軍守城的劣勢!劉備軍有辦法看清我們各墻預備隊的人數多寡虛實。到時候專挑薄弱的地方攻城,我們三四萬人馬,怕是都撒不夠這長寬各十二里到十五里長的城墻啊!”
長安城城墻周長超過五十里,每一面都有十幾里長,四萬人平均撒下去,怕是每一里城墻上都只有不到一千人。
“什么?劉備竟有如此奇策?趕緊調整守城兵力部署!”李傕也是微微失驚,頓時連手里的漢獻帝女人都不香了。
到了這一步,他們已經是板上釘釘鐵桿相信劉備會從東南西三面城墻,找兵力最薄弱的點重點進攻了。
誰讓李素從來連造假都造得那么認真,造假都那么舍得下大本錢,不惜弄個真的大發明來造假,敵人想不被騙都難。
(注:看不懂望樓交叉視野和角樓遮擋視野原理的書友,看下一頁的彩蛋章示意圖。
三更!第三更四千字!開始不定期還盟主“蘭色眼眸”的欠更。欠諸位大佬四更,還欠了廣大書友打賞人次的兩更。一共四更。今天還一更還欠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