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世家子弟心中,此刻多是在思考這些問題。
也虧得他們是漢末的人,不知道如何比喻。要是換一個后世的看官,看到這種例子,心中肯定會浮現出“CIA讓美女特工去刺殺菲德爾,但美女特工被菲德爾睡了一次之后就心悅誠服叛變了”的例子來作為對比。
當然了,其實也不用拿菲德爾舉例,就說原本歷史上的劉備,也是有過“別人派刺客來刺殺他,但刺客因為他待人恩遇,變節不忍刺殺”的事跡的。只不過這一世劉備沒機會再去當平原相,所以遇不到這事兒了。
不管怎么說,所有見證人內心都震驚于劉備的“其得人心如此”。
哪怕這次的事兒是李素無心插柳不小心造神的副產品。但后來在實錄史料里,還是被寫成“王必有感于劉備的禮賢下士,李傕籠絡他兩年他始終心向曹操,堅貞不屈。劉備籠絡他沒幾天,他就放棄了曹操”。
……
審完了韋康、薛悌等人的案子后,第二天一早,李素就喊來了早就內定好的使者楊修,跟他當面交代了一些要求。
李素跟楊修原先還沒多少交集,也沒有相談過幾次學問,但他用人不疑,直截了當下任務:
“德祖賢弟,這次,有勞你綁著這個薛悌去出使袁紹了。回來之后,若是辦得好,還怕不能在鴻臚寺內擔任一二實職?”
楊修倒是沒想到李素那么干脆,當下拱手領命:“多謝府尹信任,修甫一出仕,便委以重任。愿聞府尹的具體要求,卻不知此番見袁紹,要達到什么目的?”
李素伸出三根手指頭:“第一,當然是要袁紹組織河內商旅廣販糧米,經河東至京兆,助我安定關中百姓。
其次,把曹操設法破壞二袁與朝廷之間相互信任的惡意,向袁紹充分說明。人證書證你也都帶了,聽說你跟袁紹也有親,要是這都不能讓袁紹相信,便是你的無能。
第三……呃,見諒,我這人給大王說話,習慣了上中下三策,總要湊個三,口誤了,這次沒有第三。要不就把跟袁紹分贓河東之地,作為第三吧。
他不是如今還沒來得及取并州的上黨郡么。就跟袁紹說,上黨郡歸他,黑山賊的地盤,都由他平滅,河東郡,乃至其他白波賊盤踞的邊邊角角,明年我們自會徹底征服。只是今年缺糧無法出征,他不許撈過界搶。另外,讓他不許收容和籠絡河東衛氏的人口資產,就算河東衛氏主動投奔他也不行,那是漢中王的子民。”
楊修眉毛一挑:這是什么意思?看李素說到第三時那自然而然的表情,和后半句那生硬的語氣,明顯是有第三的,莫非是什么難以啟齒的或者不敬的任務?至于后面臨時加的“想要把河東郡劃入劉備勢力范圍”,顯然分量沒那么大,也挺容易完成。
不得不說,楊修這種人的智商,和他愛顯擺愛腦補的性格缺陷,是最適合迪化的。李素明明什么都沒說,他卻偏偏要自我挑戰,腦補出一個第三來。
不過,就憑他這份見機行事的腦子,還真就給他琢磨出了點可能性。
“只完成明面上交代的這三項任務算什么?古有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今有右將軍初使鮮卑、南匈奴時,亦時常一石三鳥。
我楊德祖雖不才,憑三寸不爛之舌,自當與這一古一今兩大奇人并列。除了這三項之外,怎么也得再立一些劉備、袁紹雙方都得感激我的大功,那才叫本事!”
楊修心中如是想道,已經有了計劃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