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海釣結束,回到番禺縣,離船回府的時候,李素卻注意到魯肅等人面有憂色,原來,就是在李素出海的這一天,北方來了一些新聞。
“伯雅,大將軍薨了,臘月十五的事兒,消息傳到咱這兒都一個月了。”魯肅拿著一份算不上朝廷邸報的書信,展示給李素看。
這也不能怪消息傳得太慢,主要是荊南和嶺南確實崎嶇多山,又有瘴氣,不適合奔馬疾馳傳信。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雒陽地區和荊南隔了袁術和劉表兩家諸侯的地盤,這些諸侯可不會幫李素傳信,只能等待在諸侯之間經商的商人自然而然把消息往南擴散。
李素想了想:“這大將軍薨逝都一個月了,卻沒有一并傳來戰端不穩的消息,估計是還沒人動手——如果打仗了,軍情的傳遞肯定比這快得多。
不過,我也該回長沙巴丘待命了。子敬,你交州這邊有什么昂貴、便于運走的軍需緊俏物資,也設法水運調撥一批,由珠江走靈渠北上湘江,說不定要打仗。
大王實施租庸調輸變法的時候,可是除了銀川郡之外,就盯著你這兒呢。交州原本過于偏遠,物資無法支援中原戰場爭霸。現在有了海船,趕緊多造一點兒。
只要孫策、劉表還沒跟我們翻臉,不會截擊長江為賊,福船隊就可以把嶺南的物產低價運到長江流域。交州畢竟是貧瘠之地,這差事做得好,大王很快會重新調你北還,做更富庶的荊州布政使的。”
魯肅:“伯雅放心,如果發生北伐,軍需方面交州定然全力支持。”
李素次日便帶著諸葛亮,以及趙云魏延等將領,坐著福船和其他內河船只,走珠江北上。
福船肯定是無法通過溝通珠江支流漓江和湘江之間的靈渠古運河的,所以李素等人到了郁林郡就得換小船。但不管怎么說,這也是李素對于福船在內河航行的一次壓力測試,就當是為科研做貢獻了。
未來的華夏,黃海渤海與黃河有沙船,也能勉強到三韓。長江珠江流域和東海南海有福船,可能還能開到邪馬臺。
李素一行一邊趕路一邊測試,花了半個月工夫緩緩回到長沙郡巴丘,開始整頓兵力調集物資。又過了沒幾日,北方“袁貴人、曹貴人被董承所害”的消息就接踵而來。
李素何等智商,他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就知道袁術肯定快動手了。所以他也讓荊南的水師先做好準備,提前往長江下游夏口一帶機動,也好萬一得到開戰消息后,立刻趁著南方還處在和平狀態的這個時間差,插入漢水流域。
至于陸軍的部隊,因為陸地上的疆界比較明朗,倒是不適宜在正式討袁之前就侵入劉表地盤借道,那樣不夠名正言順。
——
多線操作,地圖太大,所以時間線只能這么安排,大家別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