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他敢推阻,我們可以直接給劉表扣一個目無君父、坐視反賊的惡名,到時候就是趁機攻取襄陽,大王也不會擔負絲毫殘害同宗的惡名。”
李素這兩萬人,就算趕到襄陽,也肯定不是劉表和袁術合力的對手。
但李素知道劉表不敢阿附抱團袁術的。那樣只會招來劉備的滔天怒火,就算擊退了李素這兩萬人,后續的源源不斷劉備討伐軍劉表絕對扛不住。
李素帶來的只是劉備賬下的長沙軍或者說荊南軍,劉備的總兵力規模,何止七八倍于長沙軍。
周泰想明白了這個道理,瞬間不擔心了,立刻組織船只繼續北上。
李素的船隊從漢津北上襄陽,還有近五百里的航程,因為這一段是沿著漢水逆流而上,還要對抗河水本身的流速,船開得比較慢,有些河段一整天一百里路都開不到。
最后足足到二月二十八,才抵達了襄陽。跟在后面的趙云則是二十三日才到漢津口,被港口營地的留守部隊告知右將軍已經趕路搶時間先走了,趙云也不得不日夜兼程,但他的船更大更笨重慢行,最后一直到三月初一才到襄陽。
一路上,李素幾乎每隔一兩天又能聽到一條對他或者說對劉備陣營而言的“利好消息”。不過他只能憋著喜悅不表現出來,萬一表現出來就太大逆不道了。
另一邊,如前所述,劉備是在二月二十七這天接見二袁使者袁渙和辛評的,也是在同一天把袁渙策反、并且拿到袁術弒君的重大人證消息的。
劉備當然不會浪費這個重大的打擊袁術陣營人心士氣的機會,所以一邊在放回的使團里摻沙子,留了個別袁渙的心腹假裝沒有被策反,跟著使團飛馬回宛城。
正式的使團副使、從人抵達宛城之后,當然會立刻向袁術通報噩耗。
而袁渙留在使團里的那幾顆沙子,則是在離開長安時,就被劉備的人一人發了好幾塊金餅的酬勞,讓他們抵達南陽后立刻脫團潛逃、找船由淯水入漢水,順流飛奔去長沙郡找右將軍報信。
好把這個討賊的利好消息跟右將軍一起分享,相信右將軍肯定有辦法把這種攻心素材用處花來,讓袁術如骨鯁在喉。
現在,李素已經帶著水軍來到了襄陽,馬上就要從襄陽北岸的樊城、鄧縣之間逆淯水而上,至新野、討伐南陽的袁術軍。
這幾天功夫,李素正在緊急跟劉表交涉、希望劉表盡到一個漢臣的責任,送他一些精良的、大一點的戰船,好讓李素在淯水中跟袁術軍決戰。
劉表看袁術的嫌疑已經比較明顯了,倒也愈發不敢得罪李素和劉備,只說大軍沒有準備,需要給他兩三天時間籌備集結水軍船只,才能“借”給李素調用。當然劉表全程縮在襄陽城里沒出來,只是讓人給李素回話。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劉備派回來報信的密使順著淯水而下,直接被截流駐扎的李素撞個正著。密使聽說都不用跑去長沙郡了,這才走到樊城和鄧縣就撞個正著,正好提前完成任務。
李素看到了“袁渙反正、揭發袁術詐稱不知道皇帝在伊闕關、實則知道,所以他是故意縱容默許皇帝被殺”這條新的猛料,心中愈發有把握了,正好明天再跟劉表交涉一次。
不過,誰也沒想到,就在第二天一早,李素得到了一份比袁渙反正更重磅更有利用價值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