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不得不爬山的話,就把馬匹拋棄好了,但羊皮囊留幾個,到時候也便于證明你們的身份,讓關將軍肯相信你們帶去的口頭建議——沒有在涼州征戰過的人,是不會想到用這個的,這也算是信物了。”
諸葛亮想的非常周到,從怎么趕路、怎么避過敵人耳目送信,到最后怎么留信物取信于關羽,都一舉三得想到了。
而且,他這人因為這一世跟著李素,理工科天賦點得很滿,對于那些民間生存經驗智慧的產物,只要落入了他眼里,總能結合他從李素那兒學來的物理知識改良一下,更加系統高效。
這不,當初跟著李素西行畢業旅行見識的普通羊皮筏子,就被諸葛亮改成了“羊皮筏氣囊兼可拆卸單獨穿戴救生衣”。
嗯,這么說可能有點給諸葛亮臉上貼金了,這玩意兒其實也不是百分百出自他的智慧。他那么繁忙的人怎么會想那么細節的事兒呢——所以,其實是諸葛亮提出了物理模型,高屋建瓴總結了原理,然后讓未婚妻黃月英實操設計的、再給軍中工匠量產。
不過,理論模型是諸葛亮腦洞出來的,也就夠了。做衣服這種裁縫設計的活兒嘛,本來就是女人干的,哪有男人做裁縫時裝設計的,黃月英不設計救生衣誰設計?
因為非常昂貴,這兒玩意兒一套就要好多張羊的皮,所以也不能大規模裝備,就是給特種戰的滲透秘密信使渡河潛伏用的。
設計完之后,最后在裝備之前的試驗里,諸葛亮還發現了這個羊皮囊救生衣的另一個用處——氣囊如果背在背上,容易被弩箭射爆,但也能擋那么一兩發強弩。
這玩意兒,有點類似于后世的一次性反應裝甲,至少效果比日本戰國時期那些精銳騎兵“母衣眾”背在背上的空心布囊“母衣”防箭效果好得多。
不過諸葛亮當然不知道什么是反應裝甲或者母衣了。他也不希望這個功能用上,因為是一次性的,太不劃算,射穿就漏氣了。
安排好一切之后,諸葛亮還跟他們預定了時間。
因為是不管不顧埋頭趕路的信使,沒有意外的話,兩天之后的五月十四,他們必須找到關羽的部隊,建立聯絡。如果沿途敵人在黃河上戰船巡哨密集,能漂流的路程比較短,要翻山,那就加一天,那樣也得確保十五日送到。
對這個要求密使小隊沒有異議,全部立了軍令狀,表示一定五月十五聯絡上關羽。聯絡不上估計諸葛亮也沒機會執行軍法,肯定是死在半路上了。
……
話分兩頭。
諸葛亮嘗試通過安邑-大陽縣這條道路,與關羽重新建立聯系,并為關羽的撤退路線探路的同時。
這兩三天里,張遼和賈詡也不會閑著。
同樣是在五月十二日,張遼一早就非常不甘,因為昨夜魏續帶著敗兵回來了,把劉備陣營派了“至少萬余規模的援軍馳援安邑”這個噩耗帶了回來。
還告訴張遼:派出去監視的部隊折損了三分之一,他和侯成領了六七千人執行這一任務,有兩千多人折了。
張遼板著臉責問:“我讓你們哨探牽制為主,還大多都是騎兵,遇到強敵可以避戰的,為何還折損如此之多?違我軍令輕進易退,不行軍法何以服眾?來人,先把魏續拖下去杖責二十以儆效尤。”
魏續苦著臉求饒:“張將軍不關我事,是侯成去截擊敵軍的,我只是接應,還幫他收攏敗兵。那侯成原本也是退得回來的,結果他見陣戰或許打不過,就起了貪心不愿走空,嘗試與敵搦戰斗將,誰知被人擊落馬下擒拿了,否則也不會敗得那么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