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劉備的立場上,對面的劉和之所以有正統性缺陷,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擁立劉和之人都不是真心忠于漢室,劉和只是個被諸侯挾持的傀儡”。而這個論點的一個重要論據,就是“承認劉和的那些諸侯,劉和實際上一個也指揮不動”。
比如曹操、孫策,劉和根本沒法宣召他們到鄴城來朝覲,曹操和孫策肯定會擔心被袁紹扣留,不是裝病就是找別的借口。諸侯都不來朝,你劉和還有什么臉面自吹自擂?
相比之下,劉備要顯示自己是一個沒有被權臣和諸侯挾制的君主,那就得立幾個正面典型的招牌。
由于劉備的地盤幾乎都是自己打下來的,都實現了直轄,并不存在其他“外交勝利”籠絡到的間接統治地盤,數來數去,也只好拿劉表來當這個“千金市骨”的對象了。
讓天下人看清楚:只要歸順劉備,哪怕你曾經是諸侯,也能榮華富貴善終,不用擔心功高不賞/名高震主的風險。這個招牌絕對不能倒,不能給天下諸侯攻擊劉備“刻薄寡恩”的借口。
如此一來,在劉備的大度與伊籍的爭取之下,劉備表示在把劉表任命為大宗正之余,還會同時調整九卿的職責,擴大大宗正的權柄,列為九卿之首。
這事兒不是劉備隨口說說的,也是因為李素本來就在跟他商量官制改革、九卿職權重新劃分,該拆拆該并并,所以正好可以把那些禮法官合并一下。
大宗正原本只是執掌宗室事務的,宗室人數較少的時候相對還算清閑,而且劉備既然另起爐灶了,很多原本東漢一系的近支宗室未來就算是遠支宗室了。
跟劉備一樣的“中山靖王之后”雖然會變成近支,但劉備在“認證”方面肯定會做得很嚴格,證據不夠充分的肯定不會被宗正府承認、錄譜。所以新帝初年宗正的工作量肯定是很輕松的。
趁著這個機會,因為官制改革,李素本來就建議劉備把“太常卿”(相當于禮部)的職責一拆為三。太常卿的祭祀禮樂工作歸一塊、科舉教育工作歸一塊(相當于教育部)、外交工作則和大鴻臚合并。
現在,就把負責禮樂祭祀這一塊的太常職責,并入到宗正,由大宗正統管,順便把大宗正提到九卿之首。如此一來,盡管劉表在漢靈帝臨死的時候也做過宗正,現在再回來做時,地位卻比原先高了不少,也算是彌補了他這些年的資歷和放棄荊州牧的獎勵。
另外,劉備還給劉表封了南郡的五個縣五萬戶,算是把半個南郡都作為劉表家的私人封地了,只不過說好了要“世減一縣”,也就是傳到他兒子劉琦一代時只有四個縣封地,以此類推最多可以封到劉表重孫還有最后一個縣食邑。
這些優厚條件之下,劉表終于是在六月二十五這天,距離劉備登基還有最后五天,親自來到了長安。劉備親自到藍田迎接,私下以兄弟相稱,禮遇有加,劉表總算是徹底放心。
劉琦也正式繼續做南郡太守,伊籍改封外交系統三把手大行令。
其余劉表手下的文官,蒯良、蒯越、韓嵩、傅巽、劉先等也分別任用,蒯良留任襄陽太守,蒯越調到長安,其余依次執掌地方郡縣。
劉表麾下的武將中,文聘為宜都太守,接替之前周泰負責的防區;王威留在南郡,依然聽從劉琦指揮,負責南郡防務。黃忠調到長安,編入其他部隊,不過黃忠沒有功勞,暫時連校尉都不是。
……
完全接收了劉表的地盤兵力和文武下屬之后,劉備也終于可以安心粉飾太平,正式登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