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關羽造的移動式擋箭木墻很多,并不是每一面附近都插了火把的。這就導致虛則實之、沒有插火把的地方因為明暗對比,顯得愈發難以看清。
楊丑心中估摸著,關羽肯定還有小動作,但他猜不出具體是啥,下午的騎兵隊反沖徹底失敗、騎兵損失殆盡,他也沒勇氣再做任何開門近戰阻止的嘗試了。
整整一夜,城外都不安靜,各種敲擊碰撞的細碎聲響,四面八方都有,讓楊丑和袁軍士兵的恐懼不安愈發深重。
第二天天亮后一看,楊丑和袁軍軍官們不由大驚:一夜之間,所有關羽昨天下午推到陣前的擋箭木墻底下,都被墊了夯土堆墻,也把木墻墊高了,防御遮蔽效果愈發之好,能讓漢軍弓箭手徹底安心躲在后面對城頭拋射箭雨。
當然,作為河北軍將領,楊丑也是知道穴地攻城的戰法的,他立刻就看到了比墊高掩體夯土更危險的要素——這些土是哪里來的?
有工事用到了土,肯定有些地方被挖掘了提供土。目力所及之處,城外數百步并沒有某塊地方突然地勢低陷下去變成大坑,那就說明攻城方并不是集中在某個坑取土的。考慮到成本和時間,也不可能是從遠處運土過來。
剩下的某種可能性,概率瞬間就大大提高了:攻城方在挖地道!這些土只是副產品!
“地道口在哪兒?找!都給我好好的找!所有目力最好的神射手,都別放箭了,到城樓和馬面上瞭望,找出關羽的地道口!”
楊丑急切地吩咐,雖然攻城戰很快又要重新開始了,他也顧不得在這種節骨眼上削弱弓弩隊的戰力人手。
將士們立刻被調動起來尋找,可是很快就發現疑似地道口的土堆太多了,不知道哪個才是真的。
他麾下一名軍司馬,似乎是參加過三年半前的易京樓之戰、給過公孫瓚最后一擊,對防御地道非常熟悉,此刻趁機進言:
“校尉勿慌,論穴地之能,我河北軍天下第一,關羽不過是班門弄斧。自古防掘地可繞城內遍挖長塹,截斷地道出口。我軍用地道多年,還總結出挖長塹所得之土,可在長塹后五十步,另堆一道土墻,安排弓弩手巡哨。
這樣敵人就算鉆出來,也會暴露在低矮之處,被我們用滾木礌石砸死、僥幸逃出來也會發現出口處還有臨時土墻圍著,被交叉攢射盡數殲滅。另外,還可以用大甕蒙生牛皮,狀如大鼓,讓耳音好的士卒聽聲辨位。”
楊丑臉一板:“你以為我不知道?可挖掘繞城長塹要多久?我們現在還要守城,就算組織百姓挖壕,也要分兵帶頭挖、示范監工,能投入多少人?沒有十天半個月能挖完?
至于聽聲辨位,本就不精確,而且現在關羽如此陣仗,我懷疑他在城四周都有讓人挖土,虛實相應怕是很難聽清哪邊才是真的。”
那軍司馬想了想,先表示了對領導明見的佩服,隨后寬慰:縱然長乾半月而成,關羽的地道同樣好很久才成。塹壕好歹是露天明挖的,每一段可以分段同時開工。地道卻只有一個橫截面可以挖,比挖壕慢多了。
楊丑一想,確實是這個道理,但隨后又冒出一個新的疑問:關羽難道不知道地道是兩軍長期相持期間才會用到的么?既然今天關羽是要速攻拿下野王,怎么會選那么慢的辦法?
還是說,關羽這是表面上攻城為主,實際上以打援為主?他是在勾引麹義張遼和文丑,哪怕麹義等人集結了相當于關羽兩三倍的野戰兵力,關羽依然有把握在野戰中同時擊敗麹張文三將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