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諸如“聽說雷薄和陳宮并不是沒有執行大將軍的軍令細節,才導致被關羽全殲的。恰恰相反他們就是因為嚴格遵照了大將軍說的撤退時該注意的事項,結果才被諸葛亮用計騙了,慘遭全殲,連帶著白白多丟一個虎牢關”之類的謠言,全城的好事之徒多半都知道了。
袁紹陣營的文官和治安官員們也不是吃干飯的,遇到這種情況當然會察覺到可能是敵軍的細作故意散播,所以查得很嚴。
鄴城的相關官員臨時下了禁令,凡是敢傳這些話的,都要抓起來嚴審。如果還查出有別的問題,情節嚴重的,那就直接按戰時的軍法處死!
為了這事兒,鄴城之內一天殺了二十多個散布謠言特別兇狠的罪徒,關押懲處了更多,才稍稍止住勢頭。
其中確有四五個是諸葛亮派來進行宣傳戰的細作,英勇犧牲了。
但另外近二十人,確實只是鄴城本地的袁紹治下百姓、讀書人,因為比較八卦嘴碎愛傳閑話,擱后世就是那種特別喜歡上茶館二樓談論國際局勢的油子、嘴子,結果被亂世用重典當成細作斬了。
按說在這樣的嚴防死守之下,袁紹深居大將軍府,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身邊人又挑他愛聽的說,本該與這些噩耗多絕緣幾天。
可惜,最終的結果是,袁紹也只比鄴城普通人多被瞞了兩天而已。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時間久了總會有封堵疏忽的,更何況袁紹身邊的人也沒刻意封鎖消息,他們只是本著打擊謠言的心態在辦這事兒。
十月二十這天傍晚,袁紹最疼愛的幼子袁尚照例晨昏請安,配袁紹吃飯問候、了解父親病情。
吃完飯后,袁尚的母親、袁紹后妻劉氏,便留兒子說些私房話,問起外面的軍政大局,有沒有什么隱憂大患。
這個劉氏,就是歷史上袁紹死后、出于嫉妒心把袁紹另外五個更年輕的小妾都給先毀容再殺的毒婦了。
劉氏一個婦道人家,當然是不懂政治的,她問兒子,無非是要兒子拿個結論出來,好讓她安心,相信戰局不會蔓延到連鄴城都有危險。
畢竟之前張飛攻打壺關、據說通過壺關陘后就要強攻鄴城的消息,也是傳得漫天飛。沒有見識的婦道人家豈能不怕。
袁尚耐著性子,給母親講解“歷史上秦國曾經長平之戰大勝后,邯鄲之戰卻慘敗”的典故,鼓勵母親說袁軍上下現在同仇敵愾,打內線防御戰絕對沒問題,張飛出不了壺關陘。
講著講著,過程中劉氏難免問起如今鄴城里流傳的種種奇聞異事、民間不穩,提到:
“昨日府上采辦出去辦事,回來聽說鄴城令、尉在以言殺人,治民苛暴,說明時局艱危。這真不是因為張飛快打出壺關道殺到鄴城了么?”
袁尚不屑地辯解:“母親,您不懂軍政就別瞎想了。那些人傳閑話被殺,是因為……”
說著,袁尚把來龍去脈解釋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