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魯肅手下管商船隊打探情報的小官答道:“屬下步騭,章武元年同賓貢科明算出身,十七歲入仕。中舉后被司空府功曹暫代吏部除授,撥到荊州魯使君帳下,分管部分海船通商,歷任至今。”
按照朝廷法度,科舉取仕是要吏部統一銓選分配官職的。不過兩年多前第一科考試的時候,因為組織準備工作倉促,當時劉備在派李素到襄陽上任時,額外發了一道特旨。
臨時授權那一年的南場科舉取仕,錄取來的候補官員,李素都能直接在他總督的南方各州境內授予官職。
這是一項非常大的人事特權,要不是特殊時期、第一次搞,劉備也不至于如此放權,因為這是很容易導致割據的。也就李素這么受劉備信賴的人,才事急從權偶爾為之。
于是乎,那一年幫忙建議授官的實權,就落到了司空府功曹從事張松、王累等幾人手中。因為李素太忙,那些剛考中的候選小官具體怎么分配,李素根本不可能有精力親自來擬。
只能是張松組織一個班子討論,先按照哪些官位有缺、大致把人排進去,然后拿名單給李素看,李素最后拍板微調。
李素懶得微調的那些,就直接按張松等人草擬的意見發下去了。那一波,著實讓張松撈到了一大票官場人情——
李素本人心里對這一點當然也是門清,但他就是念在張松在首屆南場科舉的組織中,幫他做了不少事情,平衡各方利益穩住局面。
張松當時還把得罪人的活兒攬過去了,就像法正為劉備本人做的那些背黑鍋的操作一樣。所以李素事成之后,要獎勵張松,就給他這么一次隱性權力。
還別說,因為章武元年南場科舉取上來的官,都是張松分配的職務,后來多年后總算是成為張松仕途上繼續往上爬的一個助力。
張松后來也算是在三四十歲的時候,勉強爬到了上卿的級別,晚年還得到了榮譽性的三公職務。考慮到這一世的張松并未為劉備李素建立什么定鼎基業的奇功,能有這樣的結局已經算是仕途很順利了。
……
這些后話暫且不提,反正這步騭的出仕,也算是機緣巧合,陰差陽錯。
就血統和家族而言,步騭和罪將橋蕤手下那個書記員的女兒步練師,還算是遠房堂兄妹關系,比步練師年長幾歲。
196年袁術覆滅時,步練師才九歲,被李素抓住之后,賞賜給了龐統,算是補償“小橋寧死都不肯被丑男奴役”這事兒對龐統造成的傷害。
如果沒有李素導致的一系列蝴蝶效應,歷史上步騭和步練師等族人都該是袁術滅掉后南渡長江移民,才被孫權發掘,步騭還依靠過一部分裙帶關系,才少年得官。
現在袁術的橋蕤系地盤都是劉備奪取的,這些人自然流落到了劉備的轄區。
好在步騭學問還行,這一世雖然沒機會靠遠房堂妹的裙帶關系得到大人物的認識,但那年李素開了科舉,而且對淪陷區的賓貢科,參考條件還比較寬松,不用太守舉薦,也沒法圍標。
有真本事的人,只要能從同郡士人中間殺出重圍,便能有官做,步騭就殺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