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南陽郡今年的基建開支有七十億錢,雒陽河內這邊基建、恢復生產花費三四十億,還有一二十億是這兩個郡造船廠和船、儲備木料的開支。
全加起來,今年的基建財政支出,達到了一百二三十億錢。
軍費方面,看似今年打仗不是很激烈,關羽那邊收復整個并州,人員戰死和傷重不治也就兩千人左右。最后太原也被逼得和平解放了。
但人死得少,不代表錢花得少。關羽一開始是靠優勢火力和兵器科技,瘋狂火力壓制才把呂布的信心和士氣給打掉了,逼促了后來的和平交接。
箭矢累計花費兩百多萬支,光這一項就值十億錢了,九萬大軍人吃馬嚼三四個月,按照人月一石半,就是五十萬石軍糧。
或許有人會說:既然是最終和平解放,吃不完的軍糧還有多出來,或許能減少一點開支。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因為跟呂布的和平談判條件里,還要給呂布發遣散費糧食呢。
關羽軍沒吃完多出來的,全部給呂布還不夠。當然這筆錢也是該花的,主要是鮮卑對漢地的威脅一直沒有徹底解除,給呂布一筆錢,至少可以讓呂布幫著先扛住鮮卑劫掠的壓力,這是合則兩利的事情。
如果劉備自己光復并州的長城以內區域后、直接就親自分兵扛鮮卑,那開支還不止每年十幾億。
另外,南線的趙云對林邑國的征服,雖然是去年八月就出征了,不過仗卻是一直打到今年二三月份才打完。另外幾萬部隊萬里遠航的補給消耗也是一筆巨大的錢糧。
好在這部分物資都是靠荊南、交州和揚州沿海幾個郡的財政來承擔的,所以還算物盡其用,把運輸損耗壓到了最低。
畢竟這些州郡的錢糧本來就距離中原主戰場太遠,如果運到中原主戰場來支援統一戰爭,路上運輸損耗就起碼好幾成,不劃算,拿來對付林邑人,正好是就近吃喝花掉。
所以,倒是沒對中央財政產生多大拖累。
不管怎么說,今年基建支出一百二十多,關羽、趙云兩路遠征和呂布遣散費總共五十多億,還有三十億的基礎財政支出、包括地方衛戍民兵的軍餉、官員的俸祿。
全加起來,朝廷在199年的財政開支,居然達到了恐怖的兩百億錢!
如果換做桓帝時期和靈帝初年,這個消耗已經等于當時國家五年的財政收入了。
(注:靈帝中后期稅源愈發崩壞,一年是收不到四十億錢的,只有二三十億。但靈帝敞開了賣官和收“修宮錢”后,把這部分加進去,政府和皇帝內帑的總收入,是遠超四十億的。
估計巔峰時加起來能有六十億,也就是說靈帝賣官的收入已經跟原來的正常財政收入一樣多了。)
這已經比去年和前年、大軍跟袁紹相持一年多打河內-上黨之戰時,還要恐怖了。197年的時候全年開支才九十億,第二年也才一百二十多億。
河內-上黨之戰時,二十多萬大軍以戰斗狀態消耗了一年半,花了一百五十億,那還是分攤到前后兩個年份里的。
就這,當時已經讓劉備捉襟見肘極為窘迫了,不得不開始謀劃工商稅改革,并且靠預先認捐攤派糊弄了一年多。
今年開支再次比去年這個峰值繼續暴漲六七成,哪怕是正式按新法足額征上來工商稅,那也是解決不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