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證據,就是說《三國志》上說諸葛亮發明“八陣圖”的事跡,其實也沒多牛逼,前人已經有過類似八陣的東西了。
但殊不知,有“八陣”和有“八陣圖”,那完全是兩回事,文字兵書描述是給有文化的將領看的。
諸葛亮哪怕只是進行一個“接地氣化改造”,配上圖,進行通俗解說,讓普通文盲都能跟著操練,那也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個創造了。
此刻他以通俗實踐的方法訓練漢軍工兵部隊數年,才有了陳到宗預實戰時的沉著不慌,可以說一切戰果都是諸葛亮應得的。
對面曹軍將領,沒一個能有這么接地氣的練兵,更不可能教會文盲士兵掌握復雜技術配合。
……
劉備跟諸葛亮觀戰許久之后,也把勝敗之機朦朦朧朧理解透徹了。
不過眼下畢竟前方還在血腥廝殺,戰機瞬息萬變,并沒有到總結勝利經驗的時候。
劉備督戰了一會兒,很快注意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對面郭嘉部署的那些連接各條防線的縱向甬道,確實也起到了相當程度“減益漢軍Z型壕內遠程火力對曹軍預備隊殺傷效果”的作用。
漢軍神臂弩手一排排對著防線上那些近戰堵口位置后方的縱深區域拋射,但曹軍后續投入的預備隊都躲在甬道內前進,弩箭也就沒什么用了。
劉備連忙詢問:“卿可有破曹軍甬道防護的良策?我軍修筑望樓多日,卿應該也有觀察到曹軍的部署變化吧?難道沒有想過應對?”
諸葛亮又仔細觀察了一會兒,確認前方的實際情況,這才放下望遠鏡:“臣也有所構想,但沒到實戰檢驗的那一刻,也不知究竟需要應對到何種程度。
現在看了郭嘉所筑甬道的實際防護效果,臣自忖有點辦法應對了。”
劉備:“那還不快快說來、朕自會讓前軍依法部署。”
諸葛亮指著郭嘉修的甬道說道:“我軍神臂弩手不僅有拋射普通箭矢,也有用火箭的。現在俯瞰觀察戰場,火箭射到甬道頂部完全沒有燒起來。
可見證實了臣的猜想,這些甬道的頂部是用樹枝涂抹泥漿建成的。因為時間太倉促,郭嘉不可能另架嚴密的梁架頂椽,只能是隨便橫架樹木枝杈,再以泥漿填縫。
郭嘉顯然是模仿了我軍的壕溝,有樣學樣,但他沒學到精髓,也不明其中每個細節的算學原理——臣所挖壕溝,都是曲折前行的,為的就是防止敵軍墻頭弓弩沿著壕的方向平射時,命中率過高。
挖成曲折之后,蜿蜒前進的過程中,壕溝任何時刻都不可能正對防線護墻上的弓弩手,守軍弓弩手的箭矢自然會射在壕溝的側壁土地上。
現在郭嘉偷工減料,臣估計一方面是因為他不知道曲折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他為了快速、省事,覺得自己是防守一方,不用擔心攻方居高臨下對著壕溝延伸方向水平側射。而且他覺得有修了簡易的頂,拋射也不怕了,才如此施為。
臣以為,我軍此戰不是還帶了一些戰車、少量駝隊,可以模仿車載輕型投石機列車陣的戰法。
既如此,可在望樓上仔細觀測敵軍甬道朝向,隨后把載了輕型投石機的戰車部署到正對甬道延伸方向的陣前,然后按照預定角度全力拋射。
投石機相比于弓弩,在準確率方面最大的劣勢就是遠近難以控制,因為其彈道過于高拋。但左右方向很容易瞄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