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要持久攻打壽春,關鍵是得先確保芍陂東岸不能漏進任何一股敵人破壞。而此湖周長百里,我軍要處處巡防、破壞者只要滲透成功一點,這難度差距何其巨大?
即使防住了芍陂被破壞,我軍在施工時,還要做好返工報廢的準備,因為壽春洼地的地下水之多,不是河北之地可比的,甚至都不是郾城可比。
南方潮濕之地無法挖地道,連開敞式壕溝也要多很多額外的處置,肯定比北方費事。”
諸葛亮不愧是攻城達人,隨隨便便幾天觀察下來,就說出了一二三種種優劣勢分析,讓李素聽了都覺得省心可靠。
有阿亮在,查漏補缺的事兒是不必擔心了,一切風險評估都給你整得明明白白,而且肯定也有應急預案。
而且被諸葛亮這么一解說,李素也算是對壽春的堅固程度有了更新的認識。
難怪歷史上那么多守江必守淮的南北割據局面,這地方都能擔當南北前線最堅固的支撐點。
想象后世五代十國末年,周世宗柴榮在這兒跟南唐劉仁瞻打了多久,劉仁瞻一死壽州一丟,南唐剩下的淮南十四州地盤幾乎就是秒殺。
諸如此類的南北兩朝對抗相持戰例,歷史上還有很多很多。
另外,李素前世也是玩過《三國志11》的,玩過那一代的玩家,應該都對壽春城的設計不陌生:
游戲里,壽春城南野外有兩個格子的地形,是“水壩”,讓部隊攻擊水壩徹底砸開后,就會有湖水洶涌而下,把城外圍城的部隊全部淹死,而且是直接秒殺的,沒有任何額外判定。
現在親眼看到,又聽了諸葛亮的講解,李素才知道曰本游戲設計師還是挺考據的。壽春守城戰確實可以這么干,其掘開的蓄水湖就是早在春秋時就修建的芍陂。
自古南方挖地道挖壕溝都比北方難,哪怕到了21世紀,南方大江大河沿岸沖擊平原地形的城市,修個地鐵成本都比北方高那么多。
所以成功過兩次的壕溝攻城法,要在這兒復刻,當然要重新克服新問題。
難怪曹仁有恃無恐,即便如此還堅持要長期固守。
李素仔細通盤籌劃之后,下令道:“投石機和掘城木驢打造足夠之后,先試探攻城兩天,如果確實堅固,那肯定是要部署壕溝攻城的。
壕溝進水的問題,我會另想辦法,給弩手們多備涂抹防水膠漆的皮靴,以免泡污水多了傳染疫病。再讓軍中木工多砍樹墩,或造木凳,把壕溝多挖深一些,戰時讓弩手跪在木墩上放箭。
最后,就是要在開戰之前,徹底肅清城外其他方向的殘敵,確保除了壽春城內守軍以外,沒有別的敵援。
這樣,只要死死圍住壽春,不讓曹仁派出小隊破壞,就可以確保芍陂安全。當然,我軍的巡邏隊也要日也不停,確保警戒。
對了,幼平那一側現在打得怎么樣了?讓他走東路邗溝,怎么到現在都還沒突破淮陰、殲滅淮陰之敵?只有把東西兩側淮水南岸的曹軍全部殲滅或者逼退,我們才能完全確保芍陂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