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針對自己**的防守性神權,一直都是消耗最低見效最好的那種,這也是很多神戰打成持久消耗戰的一個主要原因。
“.........不知道興平城的‘復仇’的范圍,但恐怕不單單是針對過去的那些存在,考慮到未來的戰略定位,高幾率是針對那些種族的大范圍特攻,對秋之山效果尤其好,而那些誕生于它**上,甚至可以視作它**一員的鬼族,也應該是針對對象。”
復仇本來就是一種源自“憤怒”的力量,它的遷怒、溢出實在太過正常,但有所得必有所失,擴大復仇的范圍自然造成了針對性的下降。
但僅僅如此,依舊足夠強大......
“面對那些外族的時候,興平號就是堅不可摧的永恒壁壘嗎,真的有夠夸張........”
足夠龐大,足夠堅硬,不算慢的移動速度,看似平凡的幾項基礎能力,卻造就了最可怕的戰略兵器。
它,會威脅所有的“外族”,成為他們心目中的噩夢,尤其是那些“血債外族”
而秋之山,就是第一個殺雞儆猴的那只‘雞’,被獻上祭壇告慰英靈的祭品,時隔多年的“被審判者”。
而這個時候,鄭禮也知道上級賦予任務的真正的含義。
秋之山上的鬼族和他自己,都被視作當年的“兇手”,是最高檔次的神權針對,被克的死死的。
雙方的消耗不在一個層面,而這是神戰的大忌......要屠神,就必須先削弱它的意識強度,將其拉下神壇。
場面上的確是秋之山占優,但實際上的優勢方確是有備而來的人類。
那一個個受害者殘靈化身的復仇之靈,不單單成為戰場上的主力,還在試圖凈化它的**,將其還原成純粹的土石、島嶼,這也等于直接抹掉它的**的一部分,連帶驅散那一部分的“意識”。
偏偏秋之山身上造兵所、鬼穴產生的鬼卒、鬼將,一樣被視作秋之山的部分,也會被復仇之神、復仇之靈克制。
而如果是外面的鬼族,或者是其他世界的鬼族,那么,針對性自然就會下降很多。
“難怪他們派出我們,聯絡援軍嚇阻可能進援的其他鬼王,也難怪他們現在要我們去狩獵外圍的援軍!”
這個時候,鄭禮一下子精神振作了。
“是的,現在鬼族肯定發瘋了,鬼王都可能真的隕落,就算沒有其他鬼王、鬼將的命令,鬼族世界意志驅使下,他們也會拼命的來救援秋之山。
他發現自己并不是無關緊要的外圍棋子,帶過來培訓見世面的“儲備干部”,而是實實在在的戰場中堅,所作所為直接關系到整個戰局的走向。
“當看客”和“委以重任”,那可是完全不同的精神狀態。
自己一行就算在核心戰場上,也是汪洋大海中的一滴水,打上兩波沖鋒可能就沒了。
如果能夠攔截下所有的援軍,有這無盡的復仇之靈,面對復仇目標擁有無毀之墻的興平市,必然會將秋之山耗死。
這是一個針對“仇敵”的死亡陷阱,在第一次使用時最有效果,秋之山可能根本沒有防備......它甚至知道興平號的誕生都沒幾天。
三天?一周?一個月?時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真神級的存在,恐怕就要徹底隕落。
而這也意味著,這片空間失去了它的王,又失去了它的“地標”,或許,鬼族將徹底失去這個世界的控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