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大道233號,是一個獨棟的六層小樓,也算是這條街道上的第一批建筑物了。
那是一個經過四次兼修的復式建筑,中間有小院子后面有大車庫,實際上是八個小建筑物的拼湊,前廳的食堂上套著員工宿舍,右邊的套樓里還有一個小公寓的招租牌。
健身房邊上是浴室,車庫被硬生生的削了一半,做成了一個武器實驗室,整個建筑物就像是拼裝起來的積木。
原因?這倒不是什么現代派的藝術設計,只是當初根本就沒太過明細的規劃。
又考慮到起初房價不高,真要擴建可以考慮周遭空白地塊.,還沒確定是否在這片區域深耕.......但很快,周遭左右的土地不僅全部售賣出去,價格也漲的根本買不起。
結果就是隨著和平戰團的發展,本部的功能性需求越發增多,一個個建筑物拼湊起來,就越發奇葩。
但在這個時代,這其實挺正常的,這種一看都知道是“年輕人的第一棟戰團本部”的建筑物,光這條街道都有幾個。
再奇葩,能比時遷的區政府的“垃圾山”更離譜嗎,這個時代本來就尤為重視功能性。
雖然由于限高政策(考慮到大范圍災難和領域范圍)沒有太過離譜,但這麻雀雖小,已經不是五臟俱全的程度了。
食堂、員工宿舍、實驗室、車庫、健身房、比武場、醫療室、洗衣室、圖書館等戰團功能性設備一應俱全,還有一個對外開放的旅館,由于所處區域位置相當不錯,也是常年爆滿,收益不低。
只不過在接到幾次抱怨之后,又考慮到安全問題,戰團的功能性設施就沒有對外人開放,旅者只能在外面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
而由于時遷那邊的人來的挺多,很多不缺錢的佬希望有一個相當安全的的區域常駐......就專門改建了兩層公寓,租金開的相當高,卻依舊供不應求。
整個戰團本部的常駐人口大概三四十人(不計外人),其中有二十人左右是戰團外聘的工作人員,即使鄭禮并沒有優先某個族群,由于和平戰團高層中的時遷人實在不少,其中很多還是老鄉相互招募而來的。
值得一提的,就是和平戰團已經在頭兩年就完成了擴招,正式成員剛剛超過五十人(不包括靈族),和其他在戰后翻了十倍、百倍的新人戰團來說,已經算是非常克制的了.......這在外人看來,都有些過于謹慎了。
遠的不提,當年的群狼戰團,如今正式成員過千人了,已經在四個城區有了分部,還承接了兩個中小城鎮的守衛工作,混得風生水起。
“狼群兄弟”是他們的口號,內部的凝聚力也相當可怕......“冬至狼王”迪亞哥的被某官方雜志評為去年前十新人戰團的戰王,誰都沒想到在同期中并不算出色的迪亞哥,卻發展的最為迅速。
而他們也后來居上,加入了秋狩軍團第三大隊,現在還有一個兩百人團在輪替值守。
而這個時候,總有人會鞭尸同期的“選秀狀元”,比較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甚至,頭兩年在年輕劍主的圈子里,由于鄭禮的相對沉寂,和平戰團也沒有什么大動作,很多人說的相當難聽.......“傷仲永”、“果然不行了”、“幸運是走不遠的”之類的評論都掛在他身上。
鄭禮從來沒有辯解,甚至懶得去看別人對其的看法,和平戰團的成員也沒多少人在意這些。
“先行動,干完了再問為什么”的工作作風,似乎隱約成為了這個“低調”戰團的的行動指南,越來越多人在他們身上聽到了一句奇怪的座右銘。
“將一切托付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