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了嗎.......”
鄭禮嘆了口氣,直接轉頭離去。
這是他第一次劍神賽,總經歷六分三十二秒,單人對決用的最小賽場,其中至少有四分多鐘在彼此廝殺。
鄭禮贏了,如果那個腦袋都裂開的老獵手不會復活的話。
開門紅無疑是件好事,但他依舊在嘆氣,在無奈......倒不是他對自己的表現有什么不滿,實際上如果不是“觀察”足夠精細,他早就當場暴斃。
一個七十年戰斗經歷的老獵手,已經倒在了這個十年戰斗經驗的新人手中,他理應驕傲。
他會困擾,會嘆氣,和無奈的搖頭,還是因為......
“這就是幾十年實戰經驗的老手,時遷城的中堅戰力?在未來的對手之中,只能算是最弱的一個檔次的對手,我打的就這么辛苦.......”
和三年前的那時不同,也和正在進行“新人賽”的雨郡香不同,脫離了新手的范疇,就只有一個劃分區域——實戰。
給新手專門劃一個賽區,是為了選拔人才,而實戰之中,可不會講究你是“十年新人”、“二十年骨干”、“七十年功力”......輸和贏,強和弱,生和死,是不需要結果和劃分的。
七十年的老手,大概處于八九刃之間,生物能隱約過百點,正在沖擊準神話和神話,差不多也就是一個戰士(就此為止)的巔峰期,放在舊時代,大概就是二十后半加三十前半的精銳戰士。
四靈的無限成長體系,確保了即使天賦再慘,一路拿怕拿著四靈八刃到處吃低保,積累和歲月足夠了,依舊有中堅等級的戰力。
在敢于報名的那一批之中,這些人大概只能算“基石”,即沒有亂七八糟的神權能力,沒有完成自己能力體系的整合,僅僅憑著一身的靈能器官、武技、靈刃,只是量變而沒有質變的中間層(劍神賽底層)。
鄭禮贏了?沒錯,他贏了,而且基本無傷,但他卻感覺自己輸了。
“氣力上輸了,反應速度上輸了,甚至元素駕馭上都輸了,我怎么贏得?百分百躲避加百分百暴擊?這還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堅,如果遇到更上一個層次的......”
但在比拼硬實力之上,鄭禮被一個普通的劍主碾壓了。
這其實非常非常的正常,生物能需要靈刃的突破來積累,既需要實戰積累又需要資源積累,說到底,就是熬。
在過去鄭禮的圈子里,三十歲算骨干,四十歲算中堅,但遇到了70年實戰經驗90歲“高齡”的“青壯年中堅戰士”,鄭禮在硬件上勉強沒有被碾壓,已經讓很多人吃驚。
還是那話,實戰情況怎么樣,缺什么,只有上場打一下才知道。
硬實力比不上,就拼技巧?可你能確保你的技巧比對方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