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東方的山岳之神,在古代地位極其崇高,東岳大帝主管世間一切生物(植物、動物和人)出生大權,冥府本來就是他的管轄范圍內,而且歷代帝王都要封禪泰山,即是受命于天,也是接受其保護和祝福。
哪個時代的山神極其強大,被視作大自然的象征,別的不提,燭龍就是鐘山之神.....在沒有天神的時代,地神自然是最強的,他們掌握了一切。
但隨著時代的變革,人類需要更成體系的“解釋”,于是,規則(天道、天規)“戰勝”了自然。
人類渴望和認識的變遷,帶來了神話的普遍性變遷。
混沌的自然被秩序的規則掌控,就有了一個個掌握規則的天神。
山神地位衰落,山老爺成了土地爺,冥府都要受天帝指揮。
這個過程,天征服了地,概念規則征服了具體事務。
這個時候的象征,大概就是出現了一堆天神和天帝之類的體系神,之前的大地之神時代普遍散裝,各占一塊的取向很明顯。
比如說希臘神話中的大地之母蓋亞之類,雅典娜、美杜莎之類地母神都經歷了無數的神話版本變動,最終淪為了天神的附庸、子女、妻子。
天出現后,征服了大地,掌握了自然規的天神,控制了其下的山川、河流等具體物,山神或是地位降低,或者是淪為各種妖魔鬼怪。
希臘神話之中,作為古神的大地泰坦們,一個下場比一個慘。
東方的河神、山神、土地神,也隨著時代的變遷,在荒野故事之中變得越來越“醬油”。
而人神.....那就涉及到了功業、祖先、皇權,比天地加起來還復雜,暫時不展開了。
只能說,天地人神話其實一直相互演化衍生,人鑲嵌在天地兩者的變化之中,或者準確的說,三者根本分不開,我們讀到的、知道的,多半只有離我們最近的“最新版本”。
神話是人類對自然認知的映射,人類的認知不斷改變,神話自然也不斷換版本,有時候某個掌權者再動點歪腦筋,那版本變遷到完全相反的地步就真的一點都不奇怪了。
硬要追究最初的話,無數個版本根本無法確定最初源點,追到了也沒有意義。
但天地人的演變,是大趨勢和大主題,東西方神話都出現過類似過程,具備一定普遍性.....直白點,某個神祇、神話生物基本可以貼上“天”、“人”、“地”的標簽。
到了近代,天地人的劃分并不是標準答案,而是從實用出發的應用技巧,方便用來貼‘標簽’確定其應該承載的神職、神通。
所以,地神的神話生物可不一定比天神弱,最后還是要看個人。
順帶一提,雖然版本多肯定是好事,但僅限于一員的神話,三版本也只能歸一位,要拿到唯一神話,基本必須把幾個版本都吃下。
聞仲這樣同時具備高位天神和強事跡人神的存在,基本算是一流的神話生物了。
真要獲取,大概要向孫悟空那樣從頭開始謀劃,然后用幾十年打基礎磨工夫,議長這一句話,讓鄭禮有點不知所措。
但雨櫻,卻提出了一個可能性,一個讓人細思極恐的可能性。
“宙斯.......不是能夠一蹴而就的雷神之位,聞仲也是相當高階的雷神,還是可以逐步抵達的人神,會不會有這種可能性,‘宙斯’就是‘聞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