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刃靈鐵三角,“劍”需要從小培養,拜師學藝是要錢的,武館也是要收入的。
刃就不說了,那是無限投入的大頭,靈即包括異能也包括靈能,前者很難改變,后者需要不斷提升刃來帶著飛,都需要海量的資源。
而且,在后方的城鎮安全是安全了,沒有獵物的“靈魂碎片”,靈刃的提升也是有限的。
這就造成了,大部分大城一輩子只能懵懵懂懂的混日子,用血腥的“競賽”滿足自己,在床上夢想成為英雄的一天。
九成九的人一輩子就兩三刃了,是天賦有限?其實,靈刃這體系就是一個只要打磨投資就有回報的體系,只要資源管夠,突破真的只是時間問題,關鍵就是“資源夠不夠”。
這可不僅僅是某個人的奮斗問題。
社會的資源總量,決定了每個人的上限,最后平均分到多少,這是彼此內卷、爭奪的結果.....就這么點資源,最終通過市場行為達成了內部平衡,能夠養多少職業劍主其實都是有數的。
時遷城有內部統計,不管常用的100種靈性材料價格如何漲跌,哪一年的新人精銳劍主的數量也是差不多的.......即使受災新生兒銳減五成,哪一年的孩子到了成為職業的戰士的數量,依舊和前幾年差距不大。
這就像是大浪淘沙,誰能浮沉并不重要,但“浮起來”多少,確是有極限的......這直接和人類的疆域掛鉤。
大城的勢力范圍更大,能夠涉及到的資源城市、工業城市、礦產資源、資源世界越多,它本地的靈性材料物價(相對價格)就更低,自然能夠供應其更多的劍主。
越是強盛的時代,職業劍主越多,而對應的人類神話也就越多,而充沛的戰力,反過來去爭奪更多的地盤和資源。
在鄭禮看來,這就是文明的倒退,但當周遭其他的族裔,全部都“蠻族化”、“進攻傾向點滿”的時候,這種圍繞著“劍主”和“擴張”的社會體系,就是這個時代最合理最進步的社會制度了。
“擴張的機會.......就在眼前了。”
而在這一系列的算計之中,時遷城高層有自己的算計,鄭禮也有自己的算盤和私心。
“如果這一把賭輸了,我什么都沒有了,但如果賭贏了.......”
眼前的農田,依舊在正常運轉,一個個“猛犸”從之中站了出來,新的兵力填充進戰場。
前線已經打成了一鍋粥,彼此血腥而殘酷的絞肉機戰場已經持續了至少三天,雙方的累積“戰死”超百萬,這已經不比任何一個大城的攻守戰差了.......但人類的戰死人數,卻只有個位數。
其中有兩人是突前偵查且運氣不好暴斃的,已經追加了榮譽頭銜和撫恤金,另外幾個是偷偷翹班,試圖去前線撿材料一夜暴富......蠢死和貪死,大概是最沒救的死法。
而此時,鄭禮的貪婪,是毫不掩飾的。
在諸多算計之中,他是最貪的,在諸多方案之中,他選的“我全要”。
“.......只要維持下這條產兵線,這里,就是新的‘大城’。”
什么大城?一個以其為核心的圓圈范圍內,所有資源領域和勢力范圍圈,還有隨之而來的資源能夠培養的海量人口和對應的戰力資源。
但說到底,還是因為大城的“戰略武器”和“平穩空間”能夠庇護其中的居民安居樂業。
那么,只要能夠提供穩定的安全區域,還有量產足夠多的兵力的區域,就自然可以被當做大城使用。
加速產兵,看似平庸至極的戰略武器,但配上人馬族不俗的個體戰力,御靈族越來越靈活優秀的操作手段,就讓量產“四刃”級戰力變成了可能。
即使這樣的個體,壽命極短且應該無法離開本世界,只能當做短程的戰略武器來使用......但其他的大城的戰略武器,也基本不能移動追殺啊。
“已經足夠了,作為本地的駐守戰團,實際上的本地領主,只要這里成為一個新的戰略要點,一個不是大城的‘大城’,一個要塞型衛星城,時遷城不僅不會限制我的發展,還會全力投資源讓這片土地快速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