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新的一批貨物清單了嗎?讓我看看。嘖,這好貨有點少啊,你們這商隊就沒有更上檔次一點的好貨?”
“沒辦法,戰爭時期本來運輸成本就高,各種物資炒的就更離譜了,我們小本生意,連進貨都很艱難......好賣的話,也到不了邊境。”
鄭禮搖了搖頭,也知道這就是當下的事實,也只能嘆了口氣,把這批至少翻倍的物資吃下。
以前作為運輸方沒有感覺,還期望遠距離物流帶來差價越高越好,但現在當了“地主”,換了一個立場,就被邊境地區高的可怕的物價嚇到了。
“鄭禮,往好的地方想吧,至少我們當初在雙子城還在的時候來了一次傾家蕩產大采購,否則連螺絲釘都要靠物流,成本至少翻上十倍。”
同伴的安慰,也確實起到了作用,只不過越發受傷的小金庫,讓鄭禮很有些焦慮。
計劃永遠比變化快,在偏遠地區建立一個家園所需要的物資數,已經遠超鄭禮最初的計劃書。
萬幸,雙子城來過一次.......在老手的好心建議之下,鄭禮幾乎拿出了全部的流動資金,購買各種可能用得上的物資,尤其是偏遠地區不太可能買到的常用種。
比如之前買到的種牛、種羊,長途運輸活畜不僅風險高,還要付出額外的運輸成本,其價格至少是大城原產地的百倍.......成本近乎為零,溢價全部是物流費,還很難買到。
畢竟,同樣的運輸空間交給軍用物資,穩定收益保本,還不需要擔心活畜意外死亡造成的額外支出,跑運輸的戰團自然知道該怎么選。
在遠離大城的邊境地區,最頭痛的其實并不是物價飛漲,而是即使你拿著錢,能夠選擇的商品種類也相當有限......畢竟,誰都知道賣某種貨物特別好賺,那需求大好賣的物品就會成為運輸的主流。
指望市場的自動調節功能?來回一趟三個月起步半年不久,可能上一次的暢銷緊缺品,下一次就爛大街了。
長途貨物的自我調節,往往是一場延時的市場災難,還不如讓他們啥好賣賣啥。
又查勘了一次面前這個商隊的貨物列表,鄭禮也只能嘆了口氣,放棄再度購買一些物資的打算。
倒是這位商人,猶豫著沒有離開。
“.......還有事?”
“閣下,你們的牛羊賣嗎?我們可以出城內市場價的十倍。”
嘖,居然反被看上了自己這邊的貨物,鄭禮先是咋舌稱奇,然后笑著搖了搖頭。
“不賣,至少今年不賣,都是才從雙子城那邊買的崽子,過兩年可能會對外銷售。”
“哦,好的。”
對面也就“哦”了一聲,答應下來,并沒有糾纏。
這其實也不是第一次了,畢竟,兩米多高的山羊、六米多高的小牛,怎么看都讓人食欲大增。
季風之地的特殊之處已經被稍微開發出了一點,這里的野獸、樹木普遍巨大化,卻沒有靈能反應,本來大家還以為是這里的物種特殊,現在看來,是世界本身的規則就有“肉體強化”、“肉體具體化”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