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這樣的話,他就虧大了,花了這么多貢獻度解決問題,重新放回豈不是白花了
而第二個解決方法,便是.......
方寧以前有過一個想法,只是那個想法需要大量的掌中宇宙貢獻點來實行,他一直沒那么多貢獻點,所以一直沒實行,但現在碰上這種情況,他就不得不考慮一下。
想法很簡單,他想過在掌中宇宙中挑選出一個星系出來,用貢獻點將這個星系分割獨立出來,改變里面無法生活活人的規則,將掌中宇宙偽裝成一個隨身空間。
到時候將空間站建在這個分割出來的星系中,泰坦超旗艦與大型船塢陣列也放在這里,如果可以,將來有錢了還可以將某個合適的星球改造成可宜居星球,弄一個隨身掌中星系也很爽。
最關鍵有了這個可以完美的掩飾掌中宇宙,以后可以光明正大的展示某些不甚重要的功能。
這個想法很有操作性,就是消耗太大,他之前一直在猶豫。
現在沒啥可猶豫了,如果不想現實中一次死個幾萬人,就得這么做。
這么一來,他就得砸鍋賣錢了,身上足夠值掌中宇宙貢獻點的道具估計都得賣光。
不過在賣之前,他得先挑選一個合適的星系分割。
意識以比光快千倍萬倍的速度在掌中宇宙中掃過,大腦在掌中宇宙的加持下比超算還要恐怖,迅速收集掠過的信息并分析,很快找到了幾個備選。
一個是三恒星星系,星系中有十幾顆大行星。
一個是星系中央是一顆黑洞,但在這個大型星系遠離黑洞極為遙遠的邊緣各有兩顆恒星,每顆恒星各有幾顆行星環繞,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復式引力體系星系,恒星環繞黑洞,行星環繞恒星。
第三個是一個超大型星系,是方寧見過最大的行星系與有數的超巨型恒星,單顆恒星系但竟然有高達三十五顆之多的行星,簡直是前所未有。
要知道地球有八大行星,放在宇宙中都算是挺多的了,一般恒星系只有幾顆大行星而已,超過十顆都是超大型星系,能達到三十五顆之多的更是極其罕見。
這個星系的恒星是一個B類主序星,顏色泛藍,質量極大,因為恒星較為年輕,綻放的光亮在夜空中格外顯亮,很容易在夜空中脫穎而出被觀察到。
星系中行星數量足夠多,給方寧預留了足夠多的位置用來發展,哪怕以后非常長一段時間無法將分割空間擴大也足夠使用。
方寧只考慮了一會就選擇了這個超大型恒星系,他將其命名為起點星系,然后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