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片星域給方寧的感覺就是混亂,非常的混亂,海星人與藍血人的聯盟主力雖然被擊潰,但在星域還有大量的散人玩家或小公會團隊在反擊。
這些玩家從不與吞噬蜂群的主力交戰,大一點的艦隊都不碰,就只埋伏在一些必經之路,或者專門襲擊敵人的后勤艦隊或巡邏艦隊。
吞噬蜂群估計還沒碰到過怎么和玩家交戰,對這種游擊戰術很不適應,如此強大的兵力優勢到現在連終端出口星系附近都還沒清理干掉。
獨自一人穿過一個個星系,繞著星系邊緣走,沒多久方寧終于來到了離終端出口星系只有一跳距離的一個星系,跨過蟲洞就是終端出口星系了。
這里吞噬蜂群的防守已經非常嚴密,不論海星人還是藍血人的游擊艦隊都在兩三跳之外的星系被擋住,在這里已經沒有任何玩家戰艦,只有吞噬蜂群的艦隊。
方寧在離蟲洞約有上億公里遠的虛空遠遠觀察了一下,這個蟲洞已經被大量金屬結構框架所包裹,吞噬蜂群正在將蟲洞改造成穩定的星門。
如果說只是蟲洞,他可以悄悄的摸進去,但換成星門,他就沒法偷偷的潛入了,只要通過星門必定會被發現。
捏著下巴想了想,方寧直接往星系引力井之外飛去。
沒多久來到星系邊緣的奧爾特星云,再穿過星云最邊緣的一層高溫離子層,便是進入了星系之外,再通過掌中宇宙的單人定點傳送功能向終端出口星系傳送。
這個功能群體傳送需要消耗五至十單位的掌中宇宙貢獻點,但如果只是個人傳送,消耗將會小很多,而且還可以自由可控傳送距離。
照準終端出口星系確定方位,按照相鄰星系的距離方寧預估了五光年的距離。
就好比地球與最近的比鄰星只有4.22光年遠,一般相鄰恒星系距離大約在這個距離范圍內,但會視星域情況,比如銀心區恒星系密集,這個距離會拉近,可能只有兩光年三光年就是第二個星系了。
而遠離銀心的旋臂星系疏散,星系與星系之間距離會拉遠,有可能星系與星系之間的距離能超過十光年。
孤立星域的情況方寧不太清楚,先取個中間值,等傳送過去重新調整。
當方寧從超空間中走出來,驚訝的發現前方虛空中一個巨大的恒星系離自己不過幾個天文單位的距離,這放在虛空之中星系與星系之間已經算是貼臉了。
方向沒有錯,這顯然就是終端出口星系了,他給自己加了一層隱形的能量護盾,化成一顆流星沖入星系之內。
穿過高溫離子層,奧爾特云,柯伊伯帶,還沒進入引力井范圍,就看到了一支由兩艘無畏艦數千艘戰列近萬各級戰艦組成的巡邏艦隊從引力井內飛出,看樣子是準備前往柯伊伯帶巡邏的。
他小心避開巡邏艦隊進入引力井范圍內,一眼就看到了一支沿著引力井邊緣巡邏的另一支吞噬蜂群艦隊。
再次小心避開這支艦隊,進入了星系范圍之內,巡邏艦隊越來越多,許多更加小型的巡邏艦隊幾乎不間斷的在星系內部來回穿插,幾乎將星系每一片星空都監控住,這么嚴密的防守,不會有任何飛船能偷摸過來。
可惜方寧只是一個人,一個放在虛空中渺小得無法觀察的目標,還弄了一層隱身光膜,只要自己不暴露直接撞上人家巡邏艦隊,幾乎不可能被發現。
他先飛向終端出口星系內部恒星方向,如他所料,在恒星上方的軌道上有一個巨大的擎天堡。
這當然不是現建的,吞噬蜂群進入孤立星域才幾年,哪有可能建立空間站并升到擎天堡,而是將其他星系的擎天堡拆下移送過來,重新計算軌道放置上去。
在這龐大的擎天堡之外,停駐著一支超出方寧想象范圍之外的超級龐大艦群,一艘巨型移動要塞,一艘大型移動要塞,以及兩艘常規移動星際要塞,幾十艘泰坦超旗,幾百艘無畏旗艦,戰列艦幾十萬,大小戰艦幾百萬。
但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在擎天堡約有一千多萬公里外的虛空中,矗立著一個巨大的星門,淡淡的能量光輝從光門中流出飄向虛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