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
是的,這就是為什么遠古墮落文明艾斯文明明明準備了數量上億的龐大艦隊,但到現在方寧只看到這么一點,因為其他的全被超級計算機按照程序優先度,拆掉來建造這顆戰星。
畢竟艾斯文明當初滅亡前制定的程序,第0號序列是等待繼承者,一號序列是保證星系安全,二號序列就是保證戰星建造完成。
在不影響前面序列的情況下,最優先的預設程序就是建造戰星,為此哪怕將所有戰艦拆光都在所不惜。
最坑的是,當初艾斯文明是準備傾整個文明之力建造鎮國神器,以后不可能也沒機會再造第二艘,所以這顆戰星的設計規模比常規戰星要大很多,其標準尺寸為七萬公里的直徑,是常規戰星一萬五千公里的好幾倍,整體都是由高強度合金建成。
說到這里,有一點不得不說,很多人將戰星與行星戰艦混淆了,其實這兩個是兩種不同的武器。
行星戰艦是指通過科技手段將一顆行星改造,在星球表面一層加裝一層厚厚的合金裝甲,配備有大量的武器,再安裝行星級推進器與行星級躍遷引擎,從而達到令一顆行星脫離星系軌道在宇宙中移動的目的。
其本質還是一顆行星,具體改造的部位只是表面幾十幾百公里的厚厚一層,內部還是正常的星核。
而戰星,則是指純粹的人工造物,從零開始建造成一個宛如星球一般龐大的純金屬結構造物,就好像一艘戰艦一樣,從外至內直至星核內部全部都是金屬結構。
如此一來,戰星內部可容納空間會比行星戰艦更大,戰斗力自然更強。
艾斯文明傾國之力建造的就是一顆戰星,還是規格遠比正常戰星還要龐大的存在,足以稱之為鎮國神器。
然而,當初建造之時遠古艾斯文明隕落的太快了,后期原料突然斷貨了。
作為這個星系中樞控制的超級計算機預定程度中建造戰星優先度最高,沒原料怎么辦?那就只有拆了。
于是就是方寧現在所看到的,上億艘常規戰艦快拆光了,基本上戰列以下戰艦全拆掉了,戰列艦以上也拆掉大半,艦上武器系統也被拆下來正好作為戰星的武器系統。
要知道當初可是有十艘巨型移動要塞,泰坦上百,無畏等旗艦接近千艘,幾百萬艘戰列艦,這會全沒了,所有拆掉的旗艦主炮超旗主炮全搬了上去,現在這顆戰星只要將超級計算機搬上去當作戰電腦,再配備一臺超級動力爐,就可以投入實戰了。
是不是很美好?
是的,很美好,但現在有個關鍵的問題,因為遠古墮落帝國過早滅亡,沒有原料,戰星都是拆戰艦拆出來的,而戰星最關鍵的作戰核心與反應堆還沒弄好。
作戰核心將超級計算機搬上去就行,這個本來就是預留的作戰電腦,但那一顆能驅動直徑七萬公里的戰星的超級反應堆他沒有。
特么連驅動那一艘移動要塞的反應堆都沒有,更不用說這顆戰星了。
沒有反應堆供能,這顆戰星就是一塊沉甸甸的秤坨,不說動,連一炮都開不出來。
沒有反應堆,這么大一坨.....說廢鐵過份了,但真沒法用。
放棄肯定不可能,哪怕這么大一坨廢鐵殘骸都值錢,更別說一顆戰星了。
方寧沒別的選擇,必須要想辦法將這個玩意給弄出來。
回頭看了一眼星系蟲洞位置,之前召喚的那批科研船工程船還沒有過來,他們的速度可沒有他快,估計還要好幾天才能跳躍過來。
這個暫時沒辦法,只能等手下幾個史詩科學家過來,先將遠古墮落帝國的科技接收,他們即然有建造戰星的能力,遺留的科技中肯定有建造超級反應堆的能力。
到時候先解析科技,盡快趕工建造一個超級反應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