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關鍵的是,他準備等擊退吞噬蜂群母皇艦群后,直接兌換護航艦與戰列巡洋艦的圖紙自己建造。
事實上如果不是現在沒法等,這些戰艦他都不一定舍得直接兌換,直接建造不香么。
花費一萬兩千點貢獻點,方寧一一將這些戰艦召喚出來,每召喚一艘,就讓李婉將其編入大本營體系內。
這些戰艦都自帶一名光之仆從艦長,以及一定數量的機器人來控制戰艦,另外還包含一定數量的地面部隊,其中每一艘失落泰坦都包含一個旅團的阿爾法基因戰士,而失落航母包含兩個旅團。
至于守門人要塞,則是直接包含一個師團的阿爾法基因戰士,以及一個營的神圣守衛。
且視規格,移動要塞每大一個規格附帶的陸軍大幅增加,比如三千公里直徑的守門人移動要塞內含三個師團的阿爾法基因戰士與三個營的神圣衛士,而最大規則的移動要塞則是直接包含一個軍團的阿爾法基因戰士與一個師團的神圣衛士。
當這二十艘守門人級移動要塞,兩百艘亥伯龍級失落泰坦,兩百艘失落航母被召喚出來,其艦容已經超過了遠征軍與終端出口防御艦隊總和。
當然,巨神號除外。
李婉第一時間聯系所有召喚戰艦附帶的光之仆從,將其納入大本營體系,再按照之前虛擬沙盤中模擬的戰斗編隊直接照搬,將終端出口大本營所有艦隊一分為三。
一邊還是終端出口守備艦隊,在原來守備艦隊的基礎上方寧額外留下了一艘一萬公里級的守門人移動要塞,可以在巨神號無法出戰的情況下保持強大的戰力。
再加上二十艘失落泰坦與二十艘失落航母。
加上原來的二十艘泰坦,一百艘無畏艦,原來二十萬艘戰列艦只留下五萬艘。
第二支是由李婉指揮的遠征艦隊,以一艘五千公里規格的守門人移動要塞為主,包含三千公里,兩千公里,一千公里規格各一艘。
一百艘亥伯龍級失落泰坦。
一百艘失落航母。
十五萬艘戰列艦。
超過四萬猛禽護衛艦。
總戰艦數量不多,但基本上都是主力戰艦。
第三支,便是方寧的直屬艦隊,守門人級移動要塞五種規格各一艘,旗艦自然是設定在最大的那一艘上面。
除此之外就是剩下的八十艘亥伯龍泰坦,八十艘失落航母。
就這一百六十五艘大家伙,沒有配備戰列艦,因為他現在看不上這些常規戰列艦了,他準備先湊合著用,等過段時間直接造戰列巡洋艦,他想弄一支純阿爾法級科技的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