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里的十數人齊刷刷地舉起了手,程丹心當即欣慰地道:“通過,不記錄這一點,我重申一遍,梅顧問對于人類的重要性要優先于其它因素,大家要牢記保密要領。”
他又逐個看了一遍與會代表,才和聲解釋:“要不是梅顧問當年留下的那支如意金箍棒,我們拖不了三天,這場仗星辰國也早就輸了。”
話就只能說到這,懂的人自然是懂了,不懂的人也不能問,問就是機密,永不解密的那種。
梅哲仁也沒有多嘴,定下調就照方抓藥,方向盤不好握,要背負的責任壓力太大,在虛擬時空他嘗過那種滋味,不談也罷。
會議終于撈了底,梅哲仁打算馬上動手,至少派出一個仿生體前往地面試探硅基人的行動要立即進行。
投石問路,外面的狀況兩眼一摸黑,沒有什么好辦法,就一個字:打!
路是踩出來的,河上沒橋,想過去就得趟過湍流。
還好昨晚已經抽空組裝好的仿生體,就差著通電檢查和共鳴喚醒了。
一百年了,人類也沒有躺著過,仍然艱難地在貧瘠的科學土壤和歪脖子科技樹上催生出了幾顆香甜的果實。
高能碳烯電池還是投入了廣泛應用,能量密度比百年前提高了近萬倍,讓仿生體相當于背上了個微形核電站。
只是充電麻煩,沒有干線電源的話,仿生體曬一天火紅只能充百分之一不到。
別看不起這個數值,滿載百兆瓦的高能碳烯電池,1%是一兆瓦,相當于百年前十輛電動車的蓄能量,以仿生體這點面積,如此的吸能效率算高了。
理論上說一塊高能電池可以環球行駛了,可是這還不夠,有道是蛇大洞也大,傷生體配備的武器是一把高能粒子狙和一把高周波切割刃。
粒子狙的射程遠不受戰場環境限制,高周波刃號稱無物不斷,遠戰近戰都顧及到了,可它們是吃電大戶。
刨開預留的行動所耗電能,僅能射擊個一百次和維持近戰兩小時效能不減。
梅哲仁暗暗感嘆,若是收集能量的效率能跟光合作用一般,那手里就有了無盡的狙和不朽之刃,多帶感,不像現在也只能是想想而已。
其實他堅持要上地面開辟新戰線也與此有關,一是為了收集盡量多的仿生體好分散行動,同時也為了解決能源問題。
化學能的能量密度太低了,根本不敷使用,再這么下去,別說跟硅基人開戰,不餓死自己就不錯了。
可仿生體哪來能源呢?用法術無中生有?差不多。
每多一具仿生體就多一個梅哲仁,分體之后梅哲仁并沒有變化,他可以在一個小范圍內頂住硅基人的電磁壓制。
抵消了電磁干擾,基地內的聚變電站就可以開動了,熱核聚變需要相當精準的操控,沒有自動化控制,聚變電站就是一堆廢鐵。
至于與電化學有關的冷核聚變,大家都拿它當笑話。
雖然梅哲仁現在有把握突破這個難關,因為冷核聚變跟量子遂穿效應很相似,可現在啥都缺,更缺時間。
所以梅哲仁就只能打對手的主意,每多一個梅哲仁就多一個核聚變反應堆,這是最切實際的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