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會問,直接雷達開機掃描不就結了嗎?不行。
大家都有雷達的,對方可以時時刻刻開機搜索,梅哲仁卻不行,一開機就暴露了,就像現在,他連封鎖線都輕易不敢靠近。
只要一冒頭,大量的電磁炮彈就會兜頭落下,不會比暴風驟雨好到哪去。
棱堡就是個能源節點,它負責給機器人和電網供能,當然也配備了大量的電磁炮。
昨晚的戰場選擇,不是沒來由的,梅哲仁也是經過了計算,找到了空當避過了電磁炮雷達的掃描范圍。
經過了昨晚,硅基人不會再抱有僥幸心理,自己也不可能每一次都開出六六六。
就在梅哲仁遠遠地觀察硅基人的棱堡時,這個角度的電磁信號突然就增強了。
梅哲仁只能用力踏十幾下地面,再模仿野象發出召喚同伙的次聲波,雷達掃過后沒有再反復,算是騙了過去。
六十年前人類建成了城市帶,生態被快速修補,野象的種群開始恢復,南嶺和南海基地正好地處南方熱帶以及亞熱帶地區,正是野象的棲息場所。
幸好梅哲仁在虛擬時空里養過大象,模仿得一點問題都沒有。
梅哲仁慢慢地換了一個坐標點匍匐下來,對手的防衛密度試探出來了,接下來要做戰前的數據分析。
適當的戰術還得使用,比如制造獸群瘋狂沖擊封鎖線的假象,摸底對方的兵力,然后想辦法分散對方的注意力,拖住對方的調集指令。
在陸地上這一仗并不容易打,可以肯定會有仿生體被犧牲掉,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唯一的好消息是分體的毀壞并不會影響到梅哲仁的整體,只是一具仿生體的質量損失而已。
等了約五分鐘,南嶺基地指揮部的指令就下達了,早已埋伏在野象群旁邊的一個分體伏下身軀,他的雙手雙腳開始伸出四條探針,狠狠地插入地面。
接著,探針開始向地面傳導震動,伴隨著振動的,還有根據野象習性編譯好的次聲波。
振動和次聲波以每秒五公里的速度在大地表面快遞的傳導,并一圈一圈地往外幅射。
這個幅射圈的半徑達到了二十公里,并一直持續了半分鐘,然后,仿生體快速地收回手部的探針,取出掛在后背的粒子狙,斜向著棱堡的方向,抬槍準備。
他不能移動,必須正面承受電磁炮的轟擊,而他的武器只有一把粒子狙擊槍,一百發的射擊數量,可能也僅僅能承受一兩輪的對轟,至于用完能量后換電池,不好意思,來不及了。
硅基人也沒有讓他久等,僅僅五秒鐘,對方的炮瞄雷達便掃過了這里,并停下聚焦,一秒鐘后,棱堡就射出了一輪二十發電磁炮彈。
梅哲仁沒有猶豫,提槍射擊的同時,也打開了雷達,對棱堡進行壓制.
他不停歇地開了二十槍,由于用探針固定支撐,所以他并沒有移位,只是強勁的后座力直接作用于機體,即便其中的一半被探針導向地面,也讓系統報告的機械磨損達到了45%。
此處距離棱堡有二十公里,但電磁炮的初速是50千米每秒,刨開空阻,整個彈丸飛行的時間也不會超過0.5秒,要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將射出的電磁炮彈丸撞偏,計算的精度比末端導彈攔截要難上百倍千倍。
不過梅哲仁做到了,出膛后被空氣摩擦升溫至1500度以上變得赤紅的電磁炮彈丸,與相向而來的粒子束精準地撞擊在一起。
本來就距離融化溫度不遠的彈丸,被粒子束吹過后,迅速的變軟,在0.1秒之內彈體發生了變型,空氣阻力迅速地抬升了彈道,讓彈丸發飄,并一再旋轉上升,不規則的彈體的重心改變,扭曲了彈道的弧線。
彈丸擦著梅哲仁的頭頂兩米處飛過,帶過一陣熱浪,落在了他身后大約半公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