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給硅基人重新選擇的機會,他們一定仔細地察看氣象衛星的數據,而且是每分鐘看一遍。
天上的氣象衛星茫茫多,戰前各國發射的氣象衛星有數百顆之多。
隨意調用任何一顆氣象衛星,都可以在五分鐘之內掃描到大氣云團的變化。
三百公里半徑的極渦,都不用戴眼鏡,是個人都能看到那碩大的暴風眼。
然而事情發生之后沒有如果的份。
硅基人太迷信他們對網絡對星鏈的掌控能力。
他們僅僅在派出機隊前看了看目標區域的氣象狀況便忘到了腦后。
晴空萬里,又在南方地區,還是冬季,寒潮夠不著,熱帶風暴沒到季節,戰場氣象好著呢。
打死硅基人也不相信人類能改變整個大氣環境,人類要有這本事,還能被他們打成地老鼠?
于是他們忙于用星鏈觀察戰場態勢,到處調兵遣將,終于還是在星辰國內的周邊地區拼湊出了上百架的遠程隱身轟炸機。
這個隱身還不僅僅是雷達吸波,而是實現了環境隱身。
完全的光學隱身是做不到的,扭曲光線和電磁波的技術硅基人自己都沒有。
只有他們背后的宗主安基尼帝國才有這樣的技術水準,但也一樣是頂級科技密不示人。
不過這不影響硅基人與落后的水藍星人類作戰。
硅基人在電磁技術上已然登峰造極,他們在水藍星的技術上加入了一點點的升級。
在戰機的外面生成了一個等離子罩。
當雷達波束掃描到時,電磁信號會被打散吸收,所以雷達看不到這里有什么。
同時這個等離子罩還能隔絕紅外探測,引擎的紅外輻射也被等離子罩擾亂了。
最后這個憑空生成的等離子罩還是一個無形的等離子屏,可以不斷地將后方的背景投射到其上。
就如同一個全息投影一般,通過光學觀察,只能看到戰機背景的藍天白云。
這就是所謂的環境隱身。
現在這一百架轟炸機就躲在等離子罩里頭疾速地潛行。
戰機肥碩的身軀就像云鷂一樣化身為潛行狩獵者,輕盈地左右飄蕩,隨時準備從云叢中刺向地面,給獵物們一記利喙勾抓。
戰機的氣動性能如此出色,既得益于人類對云鷂的仿生,還得益于機身上的那兩臺自適應變循環發動機以及布滿機身的霍爾效應飛控噴射器。
人類的科技還是有了長足的發展,戰機飛控已經實現了全向,漸漸告別了以前完全依賴空氣動力以及機體結構來實現飛行動作的局面。
大功率的自適應變循環發動機讓戰機獲得了更大的機動能量以及更強的環境適應性,甚至在極端的狀況下可以讓發動機關閉外部循環,依靠自攜工質短暫工作。
新的合成材料技術讓機體更加堅固耐操,然后越來越先進的霍爾推進器大幅度地抵消了氣流和重力的作用,仿生機器人也替代了飛行員能承受更極端的飛行姿態。
所以現在的戰機,起降是完全不用機場的,飛行速度也比原來快了至少兩倍,隨隨便便一架戰機速度都會超過五馬赫,而且戰機的作戰升限更高,已經達到平流層的頂端。
再一下步升級,就該是思考如何用更少的工質或者完全不依賴工質來飛行了。
這也是硅基人不太關心氣象條件的底氣,除非遇上了大形風暴,不然戰機穿云過雨劈風逐電完全不在話下。
可他們就忘了梅哲仁這個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