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腹鰭、背鰭和尾鰭用來作磁場發射裝置,剛剛好能維持推進的平衡穩定。
大自然的造物就是這么神奇,說不出為什么,就是不同的技術結構之間驚人的吻合。
進入潛艇內部的通道正好就在虎鯨的噴氣孔位置,內部比較寬敞,設施的空間占用連艦體的三分之一都不到,留出了很大的余地作為貨倉。
梅遠智一邊帶路一邊講解,還給梅哲仁傳輸了潛艇的結構原理。
包括聚變堆的原理結構,電池組的材料以及電路設計,超導磁流體的工作機制,以及超空泡發生裝置,還詳細地講解了外表電離屏蔽層的機制。
最后連超聲波探測和預警裝置也沒拉下,把整個“大黑魚”從頭到尾講了個透徹。
講完還用一種小朋友希望得到家長認同的眼光看向梅哲仁,這是希望他提點意見。
梅哲仁還真有點建議可說:“電離屏蔽層能不能跟磁場控制結合起來?另外,單晶銀熱能傳導的部分,能不能與磁場發生裝置合并?超聲波探測和預警裝置有沒有余量提升到武器級?”
兩父子也沒有管在場的基地工作人員,當場就投射出了設計結構,切磋了起來。
實踐證明姜還是老的辣,梅哲仁經過混沌化后的運算能力,遠遠地超出了兒子。
哪怕是知識結構上有些差距,但經過梅遠智跟他共享知識庫,短短的半小時,梅哲仁就將這些吃透了。
梅哲仁又提出了許多改進的細節,將潛艇的材料和裝置的余量都用上了,讓自動化的組裝設備馬上進行了改進。
這艘船本來就是成品,只不過是重新回船塢進行海試過后的聯調,獲得新型質子交換膜之后聚變反應堆需要改裝長級。
現在兩父子這么一弄,潛艇的性能又長進了一大截,還被梅哲仁加進去了許多私貨。
潛艇的電離屏蔽層裝置功率被加大,可以形成一個等離子體屏蔽圈。
梅哲仁的說法是,萬一以后潛艇浮出水面的時候,超導磁流體推進稍稍改變一下磁場的結構,就能變成超導磁懸浮,那時電離層就是個靶子,而等離子體屏蔽圈可以實現水面隱身。
又比如潛艇控制系統的人機接口,被梅哲仁加裝了一個與他或者梅遠智這樣的仿生體連通的設備,以期能實現人艇合一。
以后不管是鍵盤俠還是部隊的關鍵技術兵種,都會配備仿生體。
實現人機互動,既可以發揮人類靈活機動的特點,也可以發揮仿生體的算力,將會成為武器系統的一個倍增器。
最主要的是他留下了一個真氣的操作界面,因為不管是磁流體推進還是表面的散熱以及超聲波系統,都是一個連通的放大器。
假如加上真氣的作用,就是一個了不得的外放系統,弄好了可以像陣法一樣變成大威力的武器。
雖然現在還沒有在實驗上證明,但梅哲仁就是篤定沒有問題,梅遠智在思考過技術上的可行性后,也賠著他老爸瘋,不就是個驗證嘛,等實驗室證明之后可以再改進。
而且梅哲仁還當場攛掇兒子共鳴了一具仿生體,讓他親自去試驗這艘實驗艦改進后的性能。
不要覺得這么干很夸張,以南海基地年近百艘潛艇的生產能力,如果半天不能改裝完一艘潛艇,那梅哲仁也好,梅遠智也罷,都可以回家待業了。
兩父子大干快上玩得不亦樂乎,這邊南海基地和南嶺基地也終于協商出了結果。
梅哲仁的**是克隆體,基因保全沒有問題,要是出了事,以當前的條件很快又可以克隆一具,所以**出去晃蕩并不會影響整個大局。
反而是**出海參與實驗,或許有更大的收獲也說不定。
在這一點上,南海基地辦事的靈活性再一次得到體現,最后的阻力反而來自于南嶺基地,在梅哲仁作出保證后,他們也不再強行阻攔。
當前確實需要戰力,**跟著行動比只派出仿生體要強上一些,真氣,還是看得見摸得著時更有說服力。
可這么一耽誤,時間就過去了數個小時,新的變化又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