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開始緩緩地浮升,外部的畫面也有了,投影中潛艇還真的是駕霧而起,還不快,慢慢悠悠卻自然怡然。
梅哲仁取了個巧,他將丫噠看到的場面轉給了其他的分體,再投影出來,就像是現場有攝影師一樣。
前面戰斗時沒看清,這一次算是把潛艇浮空的細節一一呈現了。
潛艇一邊上升,梅哲仁一邊在承受來自友軍的轟炸。
“這樣的粒子懸浮,跟騰云駕霧還真沒有什么不同,至少看起來一樣,是不是騰云駕霧的傳說,就是利用粒子懸浮被古人看到了引起的傳說?”
“不會真的就是有水藍外文明就是這么飛行的吧?”
“應該就是這么一回事,想想,外星人再厲害,也得遵循自然規律,以前很多現象不明晰,只是我們不了解其中原理罷了。”
“這個真氣的量子流能人工模擬嗎?如果可以,那不是我們也能像外星人一樣搞個飛碟了?”
“還搞什么飛碟,梅老師不是說了嗎?潛艇就行,潛艇就是太空飛船了,還真別說,太空飛船就應該是這個樣。”
“模擬?想得美,什么時候生物計算機研制成功了,真氣就能人工合成了,在那之前,想都別想。”
“有道理,現在的超算才能運行多少條線程?要人的神經反射要換功能來算,少說是數億條線程,拆成運算核心就得數億個內核,差著遠呢。”
“怎么不說模糊運算?電子計算機都是線性的,就算是所謂的量子計算機也只是量子算法而已,還是用電子邏輯來運算,這樣的線程,再多個十倍也不如人體神經反射的效能。”
“怪不得說硅基人沒法攻破梅老師的主腦呢,運算結構都不一樣,等于拿把菜刀去砍金剛石,不崩口才怪。”
……
這些雜七雜八的問題和議論,梅哲仁是能回答的就耐心回答,不能回答的連一個也不說,跳過就完了。
此時,潛艇的高度已經到達了平流層,從克隆體那邊的反饋來看,大氣稀薄后粒子懸浮的效力減弱了些,需要更多的電能和真氣才能保證上升有速度。
潛艇此時正在以五十米每秒的速度攀升,外部的觀察早就沒有,畫面變成了潛艇本身的視角。
梅哲仁得給船員們打預防針:“等一下脫離平流層,會有少許的顛簸,不過你們都是航海老手的,這點小意思應該不在話下。”
又過了一分鐘,艇身果然顫動起來,不像是海浪帶來的擺晃,更像是電動按摩那種上下抖動。
這種持續了有十幾分鐘,就在人們擔心潛艇會被抖散架時,抖動平息了下去。
梅哲仁也給出了解釋:“我們已經離開了大氣平流層,到達中間層,大氣變得稀薄,這在里,我們不再單純地使用粒子懸浮來加速,而是粒子懸浮和電懸浮同時起作用,速度變塊了十倍。”
此時潛艇終于開始左右擺晃了,強對流作用在中間層就相于洋面的海浪,會給潛艇施加一個橫向的力。
但這個過程并沒有持續超過三分鐘,潛艇又變得平靜了,此時,他們已經到達了熱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