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一直與空間站保持著平行機動,隨時準備放出拖拽聲納來接收四位戰友。
可梅哲仁的要求卻比這個更困難,空間站需要大量的水、有機質、兩具仿生體和武器。
水和有機質不是用來吃喝,而是用來電解氫氧作為噴射推進的燃料。
空間站的動力必須得到保證。
現在暫時沒有辦法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只能等潛艇下一次升空送來補給。
在這一段間隙里,梅哲仁需要保證空間站的安全,那么補足物資就很關鍵。
好消息是這些物資潛艇上都不缺。
有了大量的電能和生物濾膜,可以高效地凈化海水,潛艇上隨時保持著五十噸凈水。
有機質就是大米、面粉這些,多沒有,一兩噸也能拿得出來,加工一下就是幾百倍次的推進劑。
仿生體是為如意準備的,梅哲仁打算帶著自己手下的兵出來歷練一下。
在南嶺基地不能歷練嗎?還真不方便。
因為沒有實戰,讓如意上到青龍空間站來,可以實打實地跟著梅哲仁與硅基人干仗。
至于武器的用途,簡單,既然梅哲仁打算把青龍號變成他的太空堡壘,那么防衛力量就很重要。
其實現在空間站是沒有防衛力量的,動能彈不能說是武器,它們只是特殊結構的金屬件罷了。
這二十枚動能彈,說它是武器也行,說它是空間站的金屬構件也行。
它們沒有裝藥,也無法引導,就是靠著軌道投放的沖擊力造成殺傷破壞,當然它們的殺傷力也大了點。
不過這也不能怪動能彈,哪怕在太空往下扔個磚頭,只要這塊磚頭在通過大氣層時不被燒毀,磚頭的威力也不亞于一枚小形導彈。
如果沒有戰爭,這些動能彈將被發送到火星建立前哨基地,作為基地的主梁。
幸虧當年軍方靈活變通出這么個方案,不然人類早就被硅基人玩殘了。
戰前星辰國和人共體所有國家簽定了和平開發太空的協議,協議要求所有的航天器都不得攜帶攻擊性武器和軍事化。
阿咩人搞所謂的孤立,估計就是為了算計星辰國這一點,他們可沒簽約,可以明正言順地帶著武器上太空。
現在又不一樣了,阿咩人早就動手了,也不能怪星辰國和人共體太空軍備化。
在空間站也用不著什么大型武器,只要梅哲仁在這,小型的定向能武器就足夠橫壓。
只要給梅哲仁一些粒子束武器和電磁炮,他能打出一場星球大戰來。
想作戰就得解決后勤,可是怎么送過來呢?梅哲仁打算搭一座橋,一座跨越星空的橋。
空間站上有出艙行走的太空服,仿生體又可以磁吸,他可以出去。
只要能在空間站外步行走,他就可以弄出噴射推進器的加注軟管,把燃料加注管的卡口接到潛艇水箱的排水口,就能把水和著粉碎后的淀粉給泵到燃料箱里儲存。
幸好燃料箱夠大,又是采用飛機軟管加油的那種卡口,不然這一步就卡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