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互聯早已經實現,可意義并不太,因為沒有萬物邏輯化,單單聯網是不起作用的。
仍然需要程序來聯接操控,還得有運算能力。
思維結聯跟這種方式不一樣,是真正實現了思即所得,只要仿生體能辦到的事情,你只要“想”就能完成。
這相當于真正地解放人類的想象力,還能在思想中架起一條鴻橋,讓思維交流不再限于口舌、文字、圖像、觸覺,而是直接的思維火花對撞。
這條鴻橋,凌駕于電子邏輯之上,將徹底地將星鏈這樣的電子鏈路壓下去,踩在地上。
硅基人在人類頭上套上了星鏈這個緊箍咒,梅哲仁要反過來在硅基人頭上懸一把利劍。
在地下基地和地面活動,總是面臨硅基人的追殺,因為硅基人站得比梅哲仁高。
現在拜青龍號上的四位宇航員所啟發,梅哲仁在更高的高度搭起了星空之橋。
硅基人在橋下只能干看著,梅哲仁卻可以在橋上揮劍。
劉持新、章貝海、劉揚、羅忌粉身碎骨的頑強堅持,鑄就了星空之橋的基座,終于等來了梅哲仁。
人類與硅基的優勢對比,在星空之橋貫通的這一刻,正式宣告易手。
現在,戰爭的主動權回到了人類手中。
梅哲仁將手中的兩套宇航服系在空間站用于太空行走的拉索上。
隨著拉索的釋放,宇航服緩緩地飄飛了出去。
梅遠智和如意從魚雷發射口彈射了出來,他們啟動了噴射器,抓住了拉索。
潛艇在同步地調整飛行姿態,浙漸地向空間站貼近,一直到頭部與對接艙平齊,距空間站十米的距離,轉而保持與空間站相對靜止。
梅遠智與如意也調整好了空間位置,直到吸附在潛艇的外殼上。
他們開始解下宇航服,互相幫忙穿戴,梅哲仁則慢慢地走出對接艙,屈腿一彈,人便往外飄飛。
他的腰間也系著拉索,打開腳下的噴射器,梅哲仁開始飛向噴射推進器。
在無重力環境下想吸附在空間站表面走到那邊是很困難的,只有飛過去才行。
時間很寶貴,是掐著秒計算的,水和有機質的混合物是流體,必須在正對著火紅光線時才能泵送。
火紅光線能加熱升溫讓流體活躍,等空間站飛到背陽面時,低溫會讓流體凝結,再怎么加壓也過不來。
空間站大約每九十分鐘繞水藍一圈,這里面有半圈是無法照射到火紅光線的。
也就是說光照時間只有45分鐘,可這段時間也不是完全可以使用,因為姿態位置等原因,有約一半的時間,噴射口會被太陽能板遮擋。
在宇宙空間,沒有直接的幅射照射,就不會有溫度,所以梅哲仁必須在二十分鐘內完成燃料加注。
他的動作也依此而進行,飛行不到三十秒,梅哲仁就抓住了噴射推進器噴口外壁的拉桿,吸附在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