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哲仁要趁著空天大隊返航前組裝完一套新的設備,因為開動它需要真氣。
好在青龍號上值得隊員們細細品味的環節不少,幫著梅哲仁拉出了時間。
花了兩個多小時參觀完青龍號,當隊員們都湊到梅哲仁這邊來時,歐潮海頗有感慨。
“其實宇宙飛船名叫船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真的跟駕駛一艘船沒有什么兩樣。”
許嘉星卻想得更全面:“還是不同,對身體素質的要求就不一樣,宇航員偏向于空軍挑選還是有道理的,章大在當船長前也是過了海軍航空兵的選拔,還飛了幾年。”
“不是有真氣了嘛,以后這個差距就抹平了,對了,你們說以后部隊里還分海軍和空軍嗎,軍種的鴻溝被真氣都給抹平了。”
大副劉立帆不愛說話,但說的話都在點子上。
三人的對話引起了其他船員的注意,他們起加入到討論中來。
機務長張濤就本行論本行:“動力變了,也更統一,就是小型載具不知道會怎么樣,從戰斗力來算好像也沒優勢。”
電務長楊平馬上就提出了細節上的區別:“聚變小型化是必然的了,小型載具也會有它的作用,或許向機甲方向發展?”
隋遠諸是火控官,他從火力輸出上說看法:“戰場空間拓寬了,武器能量化是必然,又是新的一**艦巨炮,不過小型載具有輕便靈活的特點,也許會向專業化發展?”
“不會,一旦結聯仿生體,什么知識經驗的獲得都不存在瓶頸,作業環境也不再是障礙,像我這樣的廚子都不會跟王牌飛行員有差別,哪有專業化,天賦將決定大部分人上限。”
微胖后勤官勞豐足一向以廚子自居,雖然他是一名統計學博士,但他的論調還是過于激進了。
梅哲仁停下了手里的活搭了一句話,隊員都在他的頭腦風暴范圍里,說的啥都不用仔細聽,盡收腦里。
“不會有天賦論的生存空間,因為你所說的天賦并不是真正的天賦,人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將會得到解放,每一個人善長的領域都不一樣的。”
“可是像我們這種技師就只善于做好一件事。”
機修員李臻的說法得到了同是機修員梁凡以及彈藥員孟力、齊堅還有損管員方勇、周敬文的認可,周敬文還調侃了一句。
“教官,我們這種大老粗讓我們動手干技術活還行,要說學理論搞研究,還真像是我的名字一樣,敬文化而遠之。”
周敬文皮這么一下把眾人都逗笑了,梅哲仁也以指虛點他,太活潑的皮學生得上緊箍咒。
“那是你們以前有學習障礙,也沒把潛力激發出來,當這個障礙消除了,又有客觀條件幫助發揮潛能,結果就兩樣了。”
梅哲仁一邊說話一邊關上了超聲懸浮冶煉爐,將一坨液態黃金送進納米金屬膜的延展牽拉設備里。
在太空中加工材料是有其優越性的,受到的環境制約小。
做完這道工序,梅哲仁才又接上了剛才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