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嘛,平時就是民居里的普通用具,戰時就是武器,掄著上就行了,比如屁股下的板凳。
至于外墻,充氣納米材料怎么樣?再把空氣循環系統一開,小型基地里便溫暖如春了。
輻射?有梅哲仁在哪來幅射,場域能量罩和離子屏敝干什么吃的?
現在還是條件簡陋了些,等梅念碧把外圍的能量防護罩設備安裝好,到時一開機,連大氣層都有了。
氧氣哪來?沒看到不遠處峽谷里蒸騰直上的水汽嗎?仿照水藍南極那兩個離子屏敝圈摩擦引力場,直接電離水分子不就成了嘛,電離層、臭氧層直接到位,齊活。
只要BU48他們的考察確認熒惑的三海系統存在還能用,過不了多久,熒惑就是又一個水藍。
黃哲宇也提出了建議:“最好大氣層不要全覆蓋,尤其是礦區,沒有大氣還方便,從小行星帶運回的礦石也易于著陸,同時治煉等加工流程在大氣層外還有優勢。”
盧征峰也有看法:“大氣層只是作為一個生活區,還要考慮內外的通道,能讓飛行器或者人員能暢通無阻方便出入就行。”
那就是一個頂棚蓋在哪和怎么蓋的問題了。
“還是南半球,將來恢復的海洋在這里,而且光照足溫度也相對較高。”
黃哲宇也不想挪窩了,怎么看現在這塊地方都跟仙境好有一比。
盧征峰幫著年輕人拾遺補缺:“北極那塊怎么辦,沒有大氣層易于揮發,水分子在熒惑上的流失速度可是很高的。”
黃哲宇想了想嘗試著給出方案:“低溫,低溫下不活躍,熒惑這里本來就有南北兩極冰川,將絕對零度區域引進來,耗費些能量擴大絕對零度區域可以解決問題。”
兩人都停了下來,看著梅哲仁,就差沒說出:“大爺,行行好,再施舍幾個!”
不過他們眼里的那份熱望梅哲仁讀懂了,可憐見的。
梅哲仁咧嘴笑了:“行,用在正場上多少我都會想辦法。”
不過梅老師還是提醒他們漏了計算步驟,考試是要挨扣分的,幸好現在只是小測試。
“有些因素你們沒有考慮到,膽子要大些,眼光要看遠些,你們看,南北兩極的磁力通道跟水藍是一模一樣的,我們大可以改變一下統一場的作用力,讓熒惑轉得快一些,這樣不就增大了重力了嗎?”
到了熒惑肯定會重新掃描地質結構,不僅梅哲仁會做,王學祖、歐潮海和梅遠智都在補充數據。
所以梅哲仁再一次調用熒惑的地質模型時就詳細了很多,就連地層深處的構造甚至地核的數據都有了。
黃哲宇和盧征峰只是沒有適應這種動態思維,現在聽梅哲仁這么一對照,他們也悟到了。
一直沒有這種能力,剛剛獲得沒用順手肯定不適應,所以黃哲宇還當自己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全然忘了他現在已經超神。
“對自己的能力還是沒有建立起足夠的信心,以后我會注意。”
黃哲宇有些赧然,盧征峰則毫不在意,他被梅哲仁下臉都成了習慣,搞科研只要真理,要臉干啥,能吃嗎?
盧征峰不怕露怯,有疑問就提:“這里不是沒有像東海那樣的力學總控嗎?如何調整統一場?”
梅哲仁覺得殺雞不用牛刀,他準備讓黃哲宇上:“哲宇你來,這是你的專長,剛剛學會,新鮮**,得用上。”
這到底是送分題還是送命題呢?黃哲宇回顧了題干,已經通透了,唔,好像老爺子又變得好說話了。
“質量和動量,我們可以自己調節的。”
他的回答等于又給盧征峰拐了道彎,年青人不講科德呀,總給老腦筋設置障得,不過盧征峰幾十年的造詣可不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