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別看修雪蠢呼呼的,好像個丈育,但她其實會看書,只是她看的大都是食譜和食材介紹。
“(OvO)嗯,還是先試試煲湯吧!”修雪想了想,說出了一個比較保守的方案。
遇食不決先煲湯!
雖然“鄂加斯肉”修雪是第一次遇到,但大夏古代傳說中,卻有不少和其類似的東西。
最出名的就是“視肉”和“煞鬼”這兩種玩意兒。
“視肉”即肉靈芝,又叫太歲。《山海經》中稱之謂視肉、聚肉、封。它具有自身修復功能,割下一塊肉,幾天后即長好,恢復如初。
大夏歷史上,對這種東西是推崇備至。傳說中的大燕皇帝派手下遠赴海外尋找“長生不老”仙藥,找回來的仙藥就是肉靈芝。也有古籍記載:“肉靈芝,無毒、補中、益精氣、增智慧,治胸中結,久服輕身不老。”
不過,這東西自然界發現極少。據現代的生物學家們考證之后,這種東西的神秘感就消失了。專家們認為,這只是一種粘菌復合體,是一種介乎于植物、動物、微生物之間的第四種生命形態,一種相當古老的生物。但是它卻沒有傳說中的那種神效。
還有一種,就是“煞鬼”。這種東西不像太歲那么出名,如果不是修真圈子的,知道的人恐怕不多。
不過古代也流傳有幾則于此有關的傳說,其中比較出名一個叫做《孫巖啖鬼》。
據古籍記載:在大燕萬有年間,有個世家子弟叫孫巖。他身形魁梧,臂力過人,精騎善射,性格豪爽,是個可列名于大唐豪俠中的人物。
不過他也是個老饕,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河里游的,沒有他不吃的東西。飛禽走獸這些傳統的菜肴自不必說。孫巖還充分發揮探索精神,將人類食譜進一步擴大。比如說毒蛇、蝎子、蚯蚓、蜣螂、螻蛄、螞蟻之類,都成為了他的盤中餐。
可以這樣說,一旦有生物出現在孫巖的視線之內,肯定難逃煎炒烹炸的下場。
有一次他出去游玩時,由于趕路錯過旅館,就到路邊一戶人家投宿。主人說家里有“煞鬼”出沒,不過孫巖這廝天不怕地不怕,根本不當回兒事。
他準備好弓箭坐在床上等“煞鬼”,到了晚上,那個“煞鬼”真的來了。那東西看起來,是一個發光的圓盤,在空中飛行,還發出轟隆的聲音。孫巖馬上就射了一箭,那東西立刻就萎了,他馬上又連著射了幾箭,把那“煞鬼”射落地上,沒動靜了。
后來他點燈一看,發現這東西竟然是一團怪肉。怪肉四面都長了眼睛,那光線就是從眼睛里發出來的。眼睛開闔之際,光芒也隨之明滅。
那么,他是如何處置這個“煞鬼”的呢?他大手一揮,吩咐仆人立即生火,將這團肉扔進鍋里,配以廚房里能夠找到的各種調料,親自把它給煮了!
沒錯,就像修雪準備對付鄂加斯的手段一樣,煮了!
后來那東西在鍋內散發出極香的肉味,孫巖垂涎欲滴,食指大動。等到鍋里的東西熟透,撈上來細細切碎,同仆人一同分食了。那些肉甘美異常,他以往吃過的任何東西都無法比擬。
還有一個關于煞鬼的傳說,就是順朝時,有一位將軍,他也和那個孫巖一樣,是個老饕。在一次野營時,也遇上了這么個東西。毫無疑問,這個“煞鬼”也被這位將軍做成下酒菜了。
不過,他的運氣似乎比孫巖好,據說吃了這玩意兒之后,他變得力氣大增,雙臂有千斤之力,速度大增,能足攝飛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