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侏羅紀公園》里,科學家們發現了這些缺失的碎片,并用青蛙的DNA將其補充完整,但這不會制造出恐龍,它會給你一個雜交體或者一個蛙恐龍。這些青蛙的DNA會對發育中的胚胎產生各種各樣的負面影響。事實上,使用鳥而不是青蛙的DNA會更合適,因為它們之間的聯系更緊密(但它仍然不會起作用)。
然后,只需要一串DNA,就可以重新創造一個完整的動物,這種說法也屬于科幻。DNA是一個起點,但受精卵內動物的發育是一種復雜的基因反應,伴隨著一系列環境因素基因在適當的時間打開和關閉。
簡而言之,要制造恐龍,你需要完美的恐龍蛋和里面包含的所有復雜的化學成分。在書中,他們制作了人工蛋,在電影中他們使用鴕鳥蛋。這兩種方法實際都不會起作用,你不能把雞的DNA放入鴕鳥蛋里,希望得到一只雞(已經嘗試過了)。恐龍也是如此。
所以蘇雷他們現在采用的辦法和電影上的完全不一樣。
他們用的是建木特有的“基因追溯”功能,這個功能相當的玄奧,幾乎無法用現行的學說進行解釋,但是它就是有用。
這個功能大概的說,就是能夠利用生物的殘骸,追溯出它完整的基因結構。原理有些類似“時光回溯”這個法術,但是更加深入。并且建木還能利用這段信息生成一模一樣的胚胎。
最初蘇雷也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把一小塊恐龍化石放入建木的培養槽里進行“基因追溯”。
結果只用了三天不到,建木就把恐龍的恐龍的整體基因結構用圖像描述了出來。基因結構是每個物種染色體上的基因排列方式。雖然來自同一物種的個體動物將有不同的DNA序列,但物種整體的基因結構是特定的。
然后蘇雷又讓建木復制出完整的,能存活的胚胎。
結果同樣的順利,于是他們又找來各種古生物的化石和標本,讓建木分析。
最后是全部成功了。時間越靠近的,保存越完整的,分析的時間越短。
這就是目前這批恐龍等古生物的來歷。
事實上,蘇雷也有建立一處“侏羅紀公園”的想法。不過這個世界和前世的和平環境不一樣,這里的人對于古生物的興趣并不是很大。
畢竟這是一群見慣了各種神話生物、異界怪物、惡魔的人,在他們眼里,恐龍不過就是一種大點兒的動物,連異能都木得,有啥好看?
所以,蘇雷最后盤算了一下成本之后,放棄了這個想法。
搞不好要虧本的!
以此時人民的胃口,怕是只有搞出“神話生物公園”才能賺到錢。他們可不是沒見過“世面”的地球觀眾,區區一群普通動物怕是很難讓他們掏錢。
于是,這些前世中的“大明星”在今世就很尷尬了。
除了開放給專業學者研究,蔚海所就只能把它們當做試驗動物。哦,還兼職了修雪的家畜。
出于這種考慮,蘇雷他們復刻出的這些史前動物都是個頭比較大的品種,小的不夠修雪吃,她也不太喜歡那些太小的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