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提突然之間多出一個年輕的長輩,著實讓人膈應,更別提這長輩居然想要隨便寫幾個字拿來當成見面禮
這也太搞笑了吧
難道他以為自己是馬峰之大澤國歷史上的書法大家
當然,不管是方小悅還是在前面引路的方縣令都沒看到兩個小妾不高興的神色。
到了書房,方縣令正準備去拿硯臺磨墨,卻被方小悅阻止了。
“表兄,去拿我的萬方硯來。”
張元明立馬就去馬車處將萬方硯取了過來。
這倒不是方小悅心大,在這縣衙里,大概還沒人敢偷方縣令客人的東西。
方縣令見到這萬方硯,有些驚異。
方小悅也知道在瓊林宴上,自己被萬歲爺賞賜萬方硯的事情應該還沒傳到這里來,因而就解釋了一二。
對此,方縣令也是激動不已,這可是當今圣上御賜之物,居然第一次使用就在自己這里,這簡直都讓他不知道怎么說好了。
因而他也沒有吝惜,取出了一塊上好的金絲墨“叔父,我這塊金絲墨乃是年輕游學時,途徑墨柴縣時救了一位老人,受那位老人所賜,據說已經傳承百年,乃是大儒錢奇書喜愛之物。”
錢奇書乃是大澤國歷史上較為出名的大儒之一,其有書畫琴三絕之稱,因而其珍藏的墨錠必然是上品里的珍品。
并且像墨錠這類消耗品里的上品珍品很難保存到后世。
因為那些書畫名家、大師有了這墨錠之后,怎么也會用一用的,時間長了,經傳數人之后,就可能會用得干干凈凈。
就算方縣令這塊金絲墨也是用了大半,只剩下小半了。
在方小悅眼里,這塊金絲墨上凝聚了較為濃郁的文氣。
因而方縣令的話必然為真,因為只有大儒或者文學宗師長時間攜帶之物,才可能在其上凝聚文氣。
硯臺和墨錠有了,唯獨紙要差上一些,乃是王嶺縣月氏紙坊出產的紙張,較之京城最出名的吉祥紙坊出產自然要差上很多,但這已經是王嶺縣最好的紙了。
當然,這只是方縣令的遺憾罷了。
方小悅對此并不挑剔,別說那京城最出名的吉祥紙,他在降臨之后,用得最好的紙也就只是殿試時的考卷。
以他的眼光,那殿試的考卷紙質還沒有這月氏紙好。
至于為什么殿試的考卷紙質也就那樣,其中情況,方小悅也不想去追查。
誰知道呢
萬一是皇帝陛下要求勤儉節約呢
肯定不是禮部負責殿試后勤供應的官員貪腐吧隨后,方小悅就用銀毫筆寫了四首詩。
其一便是趙匡胤的勸學詩,就是那首什么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首詩一式兩份,送給方縣令的兩個庶子,再合適不過了。
剩下的兩首詩都是描寫風景的雜詩,方小悅自己做的詩,水平不算低,在殿試里至少可以拿前十的那種。
畢竟這兩首詩是送給方縣令兩個女兒的,方小悅也不好寫其它內容的詩,怕方縣令誤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