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一些技術的仆人,價格就會上漲不少。
譬如花匠就是五十兩銀子以上了。
而賬房和管家都是百兩銀子以上,像一些貴族府邸里賣出來的賬房、管家價格更高一些。
廚子一般都是一百二十兩以上。
而擁有武功的武丁,則會看實力來計算價格,便宜的三十多兩銀子,貴的也可能達到一兩百兩。
但再貴的仆人,其價格都只沒有他這套宅院貴。
有了廚子,方小悅就請了這條街的保甲、街坊鄰居在外院吃了一頓,算是慶祝自己喬遷新居了。
按道理說,他居住的這宅院還應該去請或者買一個門房,一個賬房或者管家,一個花匠。
但門房,方小悅準備等礦爐縣那邊來人,從里面選一個。
賬房、管家暫時也不需要,畢竟整個方府,加上方小悅才七個人。
方府的錢銀進出,方小悅暫時交給程小月,他在程小月那里放了五百兩銀票,用于整個方府的開支,不管是廚房買菜還是方府采購衣物布匹柴火等等,都是從這筆錢里出。
如此一番折騰,方府算是勉強歸于正途。
至少方小悅每天可以吃上熱氣騰騰的飯菜,起床有人打水洗臉侍候著,感覺還不錯。
在元宵節的時候,方小悅還帶著方府上下一干人等出去感受了一下京城元宵燈會的熱鬧。
不過這元宵節一過,各地官府隨即就開印辦公,方小悅就拿著官憑步行前往翰林院報道去了。
翰林院相對于在京的其它官府衙門而言,稱得上是清貴。
所謂清貴,便是清高可貴。
說得明白一點就是工作清閑,身份高貴。
方小悅在進了翰林院之后,就充分感受到了這一點。
把守大門的門子聽見是狀元郎來了,急忙就進去通報。
沒多久時間,一位穿著和方小悅一樣官袍的從六品修撰就將他迎了進去。
在路上攀談的時候,方小悅才得知這位修撰就是他前一屆的狀元李應從。
這位李應從先是帶著他去拜見了翰林院的老大翰林學士馮如安,正五品。
馮如安是一位年紀四十多歲,面色白凈,留著長須的帥哥。
其溫和的勉勵了方小悅一番。
之后馮如安又帶著他去拜見了侍讀學士,侍講學士。
在翰林院的編制里,有翰林學士一位,侍讀學士兩人,侍講學士兩人,這四人均為從五品。
之后還有侍讀、侍講各兩人正六品,只不過這四人沒有獨立辦公室,都是和修撰、編修等等官員公用一處大廳。
因而馮如安也沒有必要單獨帶著方小悅拜見,到了公用大廳之后,十多位官員就圍了上來。
一番相互見禮寒暄之后,方小悅差不多也就將這翰林院里的情況了解了三四成。
簡單來說,除了那侍讀、侍講之外,還有四位修撰,七位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