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乎就等于說斷絕了拜相入閣的途徑。
想要從縣令爬到內閣去,這難度太大了,無異于銜沙填海。
至少在大澤國立國之后的兩百多年歷史里,還沒有出現過一位從縣令爬到內閣去的官員。
更何況,京官外調升一級,翰林外調升三級。
方小悅這非但沒升官,反倒降官了。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的品階沒有降,還是從六品。enxuei
也就是說,他應該是整個大澤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從六品官銜之身當縣令的官員。
當然,這些都還好,最要命的就是方小悅清楚的知道,這綠原省地處大澤國西北,大半都是荒漠戈壁,氣候變化多端,并且西北之外的游牧民族頻頻入侵,可謂是兵荒馬亂之地。
到這樣的地方去當官,基本上可以說是前途無望,形同發配。
實際上每年都有大量舉人被吏部選為西北的官員,其原因就是進士老爺們打死都不愿意去西北吃沙喝風。
說白了,進士老爺就算是辭官不就,回到家鄉,也是響當當的士紳老爺,家鄉父母官也要敬仰三分,不缺吃不缺穿,何苦去那苦寒之地吃苦受累,一個不小心犯了病,將命丟在那邊,就真的是哭不出來了。
因而也就只有想當官想瘋了的舉人,才會接受吏部的選官。
當然,實際上,就算是那些舉人去了西北當官,里面也有很多人最多一年時間就辭官不干。
畢竟那樣的地方,遠不是富饒之地可以相比的。
說白了,西北最好的縣都只是下縣罷了。
去這樣的地方,當縣令,或許連山南省的一個巡檢都不如。
很顯然,皇帝陛下之所以讓吏部給方小悅選了這么個位置,無非就是兩點。
其一就是報復方小悅,斷絕他的官場之路,讓他就算是去地方當官,也沒有什么發展機會。
其二就是,如果方小悅回心轉意,愿意接受賜婚圣旨的話,那么依舊可以回去翰林院。
畢竟兆陽長公主這段時間可是將皇帝陛下鬧得有些難以忍受。
實際上第二點,方小悅剛進吏部的時候,就有一個小太監守在旁邊,說了一些含湖不清的話。
但方小悅卻能夠從其中聽出含義來。
可讓那小太監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方修撰壓根就沒有什么反應,反倒是很快去接受了任命,取了新的官憑,離開了吏部。對于方小悅的這個反應,皇帝陛下和長公主的反應是各有不同的。
皇帝陛下聽了之后表示,此人自斷前程。
而長公主聽了之后,則是立馬派身邊的太監王西兒去了一趟方府。
結果,王西兒倒是被方小悅笑呵呵的迎了進去,但王西兒也沒能從方小悅那里得到半點回心轉意的話語。
等到王西兒回到長公主府,將所見所聞一說,兆陽長公主也只能恨恨的咬了咬牙。
沒法,像這種壓根就不在乎自己前程的家伙,就連長公主也沒有辦法。
總不可能去逼著皇帝老子將對方下監獄吧
萬一對方去了西北,吃了苦頭之后,回心轉意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