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那銅達斯汗似乎被打怕了,在發現了大河省援軍之后,并沒有發動進攻,而是遠遠綴在營地遠處。
當然,這也不奇怪,在剛剛經歷一場慘敗之后不久,這些蠻族騎兵的士氣恐怕已經衰落到了極致。
就算那位銅達斯汗驅趕這些蠻族騎兵去攻打大河省援軍的營地,那些蠻族騎兵恐怕也會反對,甚至于如果銅達斯汗將他們逼急了的話,這些蠻族騎兵索性棄他而去,四散而逃都是有可能的。
畢竟蠻族可沒有大澤國那種道德禮儀束縛,有的只是武力震懾。
金魯汗之所以能夠成為西宛蠻族的大汗,不就是因為他控制著草原上最多的部落,擁有最強的武力嗎
總之,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銅達斯汗只能先穩定軍心,然后再慢慢圖之。
雙方就這樣僵持了下來。
大河省援軍也不敢將大軍隨便開出營寨,去追擊蠻族騎兵。
而蠻族騎兵也不敢去攻擊堅固的營寨。
李青書倒是讓道官給白山省的援軍發出了信息,要求兩軍合圍蠻族銅達斯汗部。
可偏偏就在擊敗了銅達斯汗部之后,白山省援軍就接到西北軍發來的請求,除留下三千人馬駐扎鐵頭山谷,防止銅達斯汗部逃出之外,三萬兩千人的主力已經北上,準備打金魯汗一個措手不及。
這個消息讓李青書差點沒暴跳如雷。
實際上,方小悅也知道,白山省援軍之所以這么做,無非就是為了搶功罷了。
原因很簡單,現在大澤國能夠在擊敗西宛蠻族一事上起作用的就只有三支軍隊。
西北軍,白山省援軍,大河省援軍。
而西北軍是沒可能搶到首功了。
西宛蠻族入侵,喪師失地的罪名還掛在西北軍頭上呢。
因而西北軍就算是將金魯汗部擊潰,朝廷也不會將首功給西北軍。
而白山省援軍在這方面的優勢就很大了。
先是于鐵頭山谷擊潰銅達斯汗部,滅敵一萬六千。
如果接下來能夠與西北軍配合擊潰金魯汗部,甚至于將大澤國的心腹大患金魯汗斬殺或者俘虜的話,那么首功必然是白山省援軍的。
至于大河省援軍,即便是將銅達斯汗部剿滅,最多也只是個次功,或者三功罷了。
再說了,白山省援軍將三千兵馬駐扎在鐵頭山谷,恐怕也是有用意的。
等大河省援軍抵達鐵頭山谷,這三千兵馬隨便想辦法拖延一些時間,也能夠讓大河省援軍趕不上最后的決戰。
再說了,有銅達斯汗七千多騎兵在側,大河省援軍敢不管不問前往鐵頭山谷嗎
指不定這銅達斯汗能夠逃出生天,都是那白山省援軍主帥的順手推舟。
總之,這也讓方小悅不由得搖頭嘆息。
那白山省援軍的主帥打仗肯定是一把好手,玩起陰謀詭計也是心太黑了。
真的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啊。
不過這銅達斯汗在一側虎視眈眈,就讓方小悅感覺有些麻煩了。
如果和銅達斯汗這樣僵持下去,那些山谷里的百姓恐怕有些受不了啊。
畢竟人上一百形形色色。